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中草药科普——丹参
别称:郄蝉草(《神农本草经》)、赤参、木羊乳(《名医别录》)、逐马(《本草经集注》)、奔马草(《四声本草》)。1.集解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郄蝉草,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名医别录》谓:“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并云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吴普本草》谓:“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华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唐本草》谓:“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本草纲目》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根据上述历代本草对丹参的形态描述,与现在市场所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符合,因此可断定,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为正品而无疑。随着丹参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全国多地引种栽培,《河北省30种大宗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记载“栽培丹参主要分于河北等地。”图1 栽培丹参图2 丹参生态环境图3 野生丹参图4 丹参栽培品2.性味功能丹参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的功能。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功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症瘕积聚,风湿痹痛。3.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食疗参考:1.田七丹参茶原料:三七100g,丹参15g。制作方法:水煎取汁,加白糖分5次饮用。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降低血脂、增加冠脉血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2.米枣丹参粥原料:丹参20g,糯米50g,红枣3枚,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清水煮丹参取汁,加米、枣同煮成粥,加红糖。每日早晚食用。功能主治:乌发、护法。3.丹参陈皮膏原料:丹参100g,陈皮30g,蜂蜜100g。制作方法:丹参、陈皮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蜂蜜煮成膏状。每次20g,每日两次。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预防脂肪肝。
中草药科普——白术
别称:于术(《本草从新》)、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1.集解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术”,列为上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始有白术、赤术之分。《尔雅》曰:“术,山蓟。注:今术似蓟而生山中。疏云: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者,名术。”《尔雅》谓术为山蓟,其注、疏则谓生山中者为蓟,平地者为术。《图经本草》又指出“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枹蓟,或呼之马蓟,而杨枹即白术。白术以味似姜、芥,根似老姜,故名山姜、山芥。以大块紫花者,又名乞力伽,西域名之也。”古人用药不分苍术、白术,但《图经本草》认为“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据诸家本草所言,白术、苍术的明确分用始自宋代。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从苗、叶、根、茎、性、味诸多方面详别二术。如在性味方面,张志聪认为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苍术性燥而烈。河北的白术以栽培为主。《祁州中药志》记载:“安国县已有二十余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且书中有关于白术栽培的详细介绍。《河北野生资源植物志》记载了河北省白术的主要产区为:“河北太行山各县。”河北安国自1990年引种白术以来,已有多年的白术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在扩大面积的同时,特别注意白术药材的性、味和药效。河北安国是白术种子种苗的主产区,历史上主要有大白术、小白术等栽培。河北小白术为中药白术的一种,主产于河北白术生产基地,个头较小,现今应用的北方白术主要出自于此地。图1 安国地区的白术图2 白术生境图3 白术图4  白术药材图5 白术图6 土炒白术图7 麸炒白术2.性味功能温,味苦、甘,无毒,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3.使用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食疗参考:1.白术猪肚粥原料:白术2两(6g),槟榔1枚,生姜(切,炒)1两半(4.5g)。制作方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主妇人腹胁血癖气痛,冲头面熻熻,呕吐酸水,四肢烦热腹胀;脾胃气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泄泻不爽。用法用量:以猪肚1枚,治如食法,去涎骨,纳药于肚中缝口,以水7升,煮肚令熟,取汁入粳米及五味同煮粥。空腹食之。2.白术酒原料:白术捣碎3两(9g),黑豆炒令熟3两(9g)。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口噤,言语不得。用法用量:以酒4升,煎至2升,去滓,分温4服,拗开口灌之。3.益脾饼原料:白术20g,干姜6g,鸡内金10g,熟枣肉50g。制作方法:白术切片后同鸡内金一起烘脆,研成细末,再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炒成金黄色。将枣肉装入碗内,沸水上笼蒸约20min取出,除去红皮,捣成枣泥,掺入炒黄后的白术、鸡内金及干姜细末和匀。将炒锅置中火上烧热,用油少许刷锅一遍,然后把和匀后的枣泥做成每个直径约6cm、厚0.4cm的圆形枣泥薄饼,逐个放在锅上反复烘烤至干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止泻。适宜于脾胃虚寒之食少、腹泻、食滞不化等症。
【健康养生】夏季养生,清热祛湿是关键,常食这几道药膳,祛除湿邪
夏季,雨水逐渐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因此,夏季养生以健脾化湿为主。下面为您介绍几款适合此季节的食谱。(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草药科普——款冬花
别称:冬花、九九花、连三朵、款花、艾冬花。集解1.来源及分布菊科植物款冬Tussdago farfaraL.的花蕾。生于河边沙地、山谷沟旁湿地;有栽培。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2.原植形态及性状特征 款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细长横生。基生叶阔心形,长7-15厘米,宽8-16厘米,叶缘具波状疏齿,叶背密被白色茸毛,掌状脉5-9条;叶柄长5-15厘米。花期1-2月,花茎高5-10厘米,被茸毛,具淡紫褐色鳞叶10余片;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片1-2层,被茸毛;边缘舌状花雌性,中央筒状花两性,通常不结实。瘦果长椭圆形,具5-10纵棱,冠毛纤细 。干燥花蕾呈长圆棒状(习称“连三朵”),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厘米,直径0.5-1厘米。上端粗大,下端渐细或带短梗,表面密被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或淡红,内表面密布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可见白色绒毛。气香,味微苦辛,久嚼呈棉絮状 。图一 原植物3.性味功能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图二 药用部位食疗参考雪梨款冬花百合猪瘦肉汤制作方法:除款冬花外将各汤料浸泡、洗净,并用煲汤袋包裹;雪梨去皮、芯,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将汤料与猪瘦肉、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雪梨,煲约30分钟,调入适量食盐便可。功能主治:汤略带中药气味,但清润可口,且具有清热平补、润燥健胃的功效。 款冬定喘茶制作方法:款冬花9克、冰糖15克。做法:将款冬花和冰糖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静置10多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
中草药科普——苦杏仁
别称:山杏仁、杏仁、杏核仁、杏子、木落子、杏梅仁。集解1.来源及分布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晒干。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主产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2.原植形态及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色,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具长柄。花单生顶端,先叶开放,几无柄;核果心状卵扁圆形,侧面具浅凹槽,黄白色或黄红色,成熟时不开裂;果核扁圆形,近平滑,腹缝中部具龙骨状棱,两侧有扁平棱或浅沟。花期3~4月,果期4~6月。扁心形,长1~1.9厘米,宽0.8~1.5厘米,厚0.5~0.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棕色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图一 原植物3.性味功能性微温,味苦。归肺经、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图二 药用部位食疗参考苦杏仁炖雪梨制作方法:苦杏仁20克,梨500克,白砂糖50克。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急火隔水炖1小时。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适用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等症。 杏仁蜜膏制作方法:杏仁(夫皮尖)30克,生蜂蜜120克,甘草10克。将杏仁加水200克共煎取汁,加入蜂蜜、甘草,放砂锅中慢火熬成稀膏。 功能主治:润五肠,通便秘。适宜于肺燥热喘、肺气虚弱等症。
中草药科普——金银花
别称:忍冬花、双花、二花、银花、鹭鸶花、金花、双苞花、金藤花。集解1.来源及分布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色忍冬的花蕾。生于丘陵、林边、篱旁;多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2.原植形态及特征忍冬为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米,茎中空,幼枝密被短柔毛及腺毛。叶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8厘米,宽1-5.5厘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被短柔毛,叶柄长4-10厘米。花成对腋生,花冠唇形,初开白色,2-3天后转为金黄色,长3-5厘米,苞片广卵形,萼筒无毛;浆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6-7毫米,花期4-7月,果期6-11月;华南忍冬幼枝、叶柄及总花梗被灰黄色卷曲短柔毛,小枝淡红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幼时两面被短糙毛,老叶上面无毛。苞片披针形,长1-2毫米,萼筒被柔毛,花冠白色后转黄,果实黑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菰腺忍冬特征为叶下面具黄色至橘红色蘑菇形腺体(无柄或短柄)。苞片线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白色偶带淡红晕,后变金黄,外部疏被腺毛,果实有时表面覆白粉,花期4-6月,果期10-11月;黄褐毛忍冬幼枝、叶柄及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毡毛状糙毛,毛长不超过2毫米,间杂橘红色短腺毛。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纸质,苞片钻形,花冠较短且外部密被黄褐色倒伏毛及腺毛,花期6-7月。四种忍冬可通过毛被类型区分——忍冬以短柔毛为主,华南忍冬具卷曲毛,黄褐毛忍冬具密集黄褐色毡毛,菰腺忍冬则具显著腺体。花部差异上,忍冬花冠最长,黄褐毛忍冬花冠最短且毛被浓密;果实颜色及附属特征(如白粉)亦可辅助辨别。其垂直分布多集中于中低海拔湿润区域,与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图一 原植物图二 药用部位3.性味功能甘;寒。清热解毒。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食疗参考:银花绿豆饮制作方法:绿豆60克,加水煎汤取汁,加金银花10克,蜂蜜适量。煎20~30分钟,去渣服用。功能主治:清热除烦,解暑止渴。主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痱子热痒。并可用于预防中暑。菊花银花公英茶制作方法:菊花15克,银花20克,蒲公英30克,甘草3克,绿豆20克。将诸味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即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感染。主治妇女乳痈初起热毒较甚者。
中草药科普——苦参
别称:水槐(《本经》)、菟槐(《别录》)、野槐(《纲目》)。1.集解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载:“生山谷及田野。”未明确具体位置。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苦以味名,参以功名。”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记载:“生汝南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处处有。”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云:“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用。”其中提到河北所产苦参。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曰:“今出近道处处有。”明末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云:“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以上记述均说明历代古籍对苦参生境、分布未强调产地变迁,指出全国均有分布。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曰:“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二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如小豆子。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用。”并附苦参图四幅,其中除西京苦参、邵州苦参之外,成德军苦参和秦州苦参亦与现代所用苦参形态相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现代《祁州中药志》中也有论述。图1 野生苦参生境图2 苦参药材图3 苦参饮片2.性味功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食疗参考:1.苦参鸡蛋汤原料:苦参(10 g),鸡蛋1个。制作方法:苦参加水煎汁,取碗,打入鸡蛋,将鸡蛋搅匀,然后将沸腾的药汁冲入鸡蛋碗里,要趁热服用。功能主治:养心护心,安神定志,清热泻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经常食用。用法用量:每日2次。2.苦参红糖鸡蛋原料:赤沙滩(60 g),苦参(60 g),鸡蛋(100 g)。制作方法:苦参加水煎浓汁,去渣,打入鸡蛋,打散,加红糖,煮熟即可食用。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心护心。 用法用量:每日2次。
中草药科普——冀州虎掌
别称:虎掌南星、虎掌、虎掌草(《本经》)、鬼蒟蒻(《宝庆本草折衷》)。1.集解虎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草经集注》中描述 “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宋•苏颂《嘉祐图经本草》中详述描述:“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综上所述,可以鉴定为虎掌无疑。《图经本草》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河北州郡即今河北省。《本草品汇精要》曰:“道地冀州、江州”。冀州即今河北一带。《本草乘雅半偈》也记载了汉中山谷及冤句、安东、河北州郡、近道有虎掌分布。《中国道地药材》中也提及“冀州虎掌”。宋代以前,天南星均称之为“虎掌”,宋代之后,天南星与虎掌两个名称混用,植物来源也逐渐复杂起来,明、清之后,虎掌之名渐自天南星中消失。2015年中国《药典》规定天南星的三种正品,在河北山区均有分布,但未形成商品。安国及其它地区传统栽培的天南星为虎掌,有时不法商贩将个小者充当半夏,应当注意。图1 栽培虎掌 图2 虎掌生境图3 虎掌药用部位 2.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经典方剂:虎掌汤(圣济总录)处方:虎掌15g,大黄(炒)60g,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30枚,水蛭(以糯米同炒,米熟去米)21枚。制法:上为粗粉。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中草药科普——白头翁
别称:奈何草(《名医别录》)、胡王使者(《神农本草经》)、野丈人(《神农本草经》)1.集解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本草下品。《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白头翁的生长环境为“生山谷”,《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奈何草,生嵩山及田野”,对其生长环境做出了补充。梁代医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记录:“白头翁,一曰野丈人,一曰胡王使者,一曰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这与现今的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的形状是相符合的。至唐《新修本草》里则对白头翁的植物形态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臛头,正似白头翁,故名焉。” 历代本草对白头翁分布记载比较丰富。《神农本草经》曰:“生高山川谷。”《名医别录》记载:“生高山山谷及田野。”《本草经集注》载:“处处有。”《图经本草》记载:“生高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京州郡大致在今河南开封一带。而在《本草衍义》记载:“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新安”指新安郡,今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新安江流域。《本草逢原》载:“产齐鲁。”今山东一带。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记载:“生河南洛阳,界新安山中,多服此,云令人寿考。”近现代本草书籍中,徐国钧《中国药材学》,《中华本草》,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等也有详细的论述。《中国道地药材》中记载:“现时白头翁主产地北移东北、华北,苏皖地区所产已不甚有名。”综合以上古文献及现代文献考证,古文献中白头翁生于高山山谷及田野、河南开封、河南洛阳、浙江西部、山东一带,近现代文献中白头翁产地主产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图1白头翁生境图2白头翁原植物图3白头翁药材2.性味功能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本品入大肠,专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以止泻痢,为治热毒血痢的要药,常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近年来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亦有良好的效果。3.使用注意虚汗泻痢禁用。食疗参考:1.白头翁秦皮粥原料:白头翁15 g,秦皮12 g,黄柏10 g,黄连3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先煎前4味,去渣取汁,同淘净的粳米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菌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用法用量:温热服,每日早、晚各1次。2.黄连白头翁粥原料:白头翁50 g,黄连10 g,粳米30 g。制作方法:将黄连、白头翁水煎,去渣取汁。粳米入锅,加清水400 ml,煮治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食。功能主治: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3.白头翁茶原料:白头翁30 g。制作方法:水煎15分钟,去渣,滤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麻疹退后、身热不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黏腻、脓血混杂等。用法用量:代茶饮。
【健康养生】夏季暑热湿邪交织,易致各类皮肤疾患,中医教您这样调护(下)
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故夏季皮肤问题多与暑热湿邪相关。针对各类皮肤问题,中医教您这样调护。(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健康养生】夏季暑热湿邪交织,易致各类皮肤疾患,中医教您这样调护(上)
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故夏季皮肤问题多与暑热湿邪相关。针对各类皮肤问题,中医教您这样调护。(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草药科普——金莲花
别称: 旱金莲(《五台山志》),金梅草(《山西通志》),旱地莲、金芙蓉(《纲目拾遗》),金疙瘩(《山西中药志》)。 集解 1.品种及分布 毛茛科金莲花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和短瓣金莲花T. ledebouri Reichb.,以花入药。夏季花开放时采,晾干。生于海拔1000~2200米的山地草坡、疏林下或湿草甸。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山西和河南北部。 2.原植形态及特征金莲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至7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且不分枝,疏生2至4枚叶片。基生叶1至4枚,叶片五角形,长3.8至6.8厘米,宽6.8至12.5厘米,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先端急尖,3裂达中部,边缘具不等大锐锯齿;侧全裂片斜扇形,深裂近基部。茎生叶互生,下部叶具长柄,上部叶渐小且柄短或无柄。花单生或2至3朵组成聚伞花序,直径3.8至5.5厘米;萼片10至15枚,金黄色,干后色泽稳定,呈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1.5至2.8厘米,宽0.7至1.6厘米,先端具不规则三角形齿裂;花瓣18至21枚,狭线形,长1.8至2.2厘米,宽1.2至1.5毫米,基部具蜜槽;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花药侧向开裂;心皮20至30枚。瞢荚果长1至1.2厘米,宽约3毫米,表面具明显网脉,喙长约1毫米。花期6至7月,果期8至9月。多生于海拔1000至2200米的山地草坡、疏林下或湿草甸。 图1 原植物 3.性味功能 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图2药用部位食用方法金莲花枸杞茶制作方法:金莲花、枸杞子、甘草、玉竹、冰糖适量,开水冲泡。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提神醒脑,消食去腻。 金莲薄荷茶制作方法:金莲花2朵,薄荷3克,薰衣草半匙(一杯为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能主治:滋润舒缓喉咙,防止喉咙沙哑干涩。
【健康养生】胃热上火?中医教您按揉五穴,助消化,降胃火
生活中,胃的病症主要与饮食有关,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饥饱失常,就会影响胃的和降功能,出现胃痛、口臭、口渴、便秘、食欲增加或饥不欲食等症状。可结合胃火虚实,善加利用内庭、支沟、足三里、合谷、中脘等穴,有效改善胃病诸症。何为胃火及临床表现?胃火有虚实之分,胃热炽盛和胃阴虚即胃实火和虚火之谓。胃热炽盛是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临床表现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肿痛或出血、口渴、小便短黄、便秘等为主。胃实火多因过食辛热、肥甘、温燥之物,化热生火;或五志过极,化火犯胃;或邪热内侵,胃火亢盛而致。 胃阴虚是指胃阴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胃阴虚多因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或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过用温热辛燥药物,耗伤胃阴所致。(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草药科普——瓜蒌
别称:瓜葵(《针灸甲乙经》),泽姑、黄瓜(《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天瓜(《尔雅》郭璞注),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集解1.品种及分布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主产山东、河南、河北。2.原植形态及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叶互生,具粗壮长柄;卷须腋生;叶形多变,通常近心形,不裂或掌状浅裂至中裂。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总梗先端,雌花单生;雄花有雄蕊3枚,花药聚药,成熟时分开,雌花子房下位。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黄色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气如焦糖;味微酸甜。图1 瓜蒌原植物3.性味功能 性寒,味甘,微苦。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图2 药用部位图3 瓜蒌丝图4 瓜蒌籽食疗参考瓜蒌饼制作方法:瓜蒌200克、面粉600克、白糖75克、清水适量。瓜蒌去籽,放在锅内,加水少许,加白糖100克,以小火煨熬,拌成馅。另取面粉750克,加水适量经发酵加面碱,揉成面片,把瓜蒌夹在面片中制成面饼,烙熟或蒸熟。 佐餐或随意服用。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散结宽胸。适用于肺癌胸痛。 瓜蒌汤制作方法:瓜蒌15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 功能主治:主治咳嗽痰多、便秘等症。
【健康养生】几款适合夏天的药膳,健脾养心助正气,焕发充沛精力
进入5月,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温渐高,炎暑将临,是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段。人们在初夏之时,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物候变化而为之,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供应信息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黄芩 南老板 180****7996 协商
  • 桑螵蛸 黑铁蛸 王老板 159****0009 协商
  • 桑螵蛸 长柳蛸 王老板 159****0009 协商
  • 兰香子 李老板 130****3777 协商
  • 丹参 半精品 张老板 155****7615 协商
  • 当归 董老板 189****3680 协商
  • 猫爪草 野生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猫爪草 家种各种规格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猫爪草 投料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猫爪草 水洗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猫爪草 家种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猫爪草 各种规格 贾老板 177****7959 协商
  • 黑胡椒 刘老板 139****9953 协商
  • 百合 投料 王老板 137****0942 协商
  • 合欢皮 蒋老板 136****1380 协商
  • 艾叶 蒋老板 136****1380 协商
  • 鱼腥草 蒋老板 136****1380 协商
  • 芡实 整米 贺老板 139****6538 协商
  • 花生叶 整棵切断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棉花根 纯根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柳树牙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葵花盘 各种规格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西瓜皮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葱白 练老板 188****6111 协商
  • 蚕羌 选装 杨老板 151****6148 协商
  • 川芎 各种规格 杨老板 151****6148 协商
  • 大黄 药厂货 杨老板 151****6148 协商
  • 麦冬 各种规格20版 杨老板 151****6148 协商
  • 麦冬 各种规格2025版 杨老板 151****6148 协商
  • 藜芦 周老板 139****4816 8
  • 人参 卢老板 133****5353 协商
  • 楮实子 色选 郑老板 136****3736 协商
  • 生菜籽 李老板 130****3777 协商
  • 菲牛蛭 丁老板 187****2336 协商
  • 羊胎盘 丁老板 187****2336 协商
  • 紫河车 丁老板 187****2336 协商
  • 芦根 陈老板 188****7589 协商
  • 白茅根 精品 陈老板 188****7589 协商
  • 白茅根 陈老板 188****7589 协商
  • 蝉蜕 中号 刘老板 138****5287 协商
  • 白芍 各种规格 李老板 150****3071 协商
  • 葱籽 净货 宋老板 138****5458 协商
  • 满山红 张老板 136****2809 协商
  • 防风 打箱选条 鲁老板 138****6680 协商
  • 乌梅 电烤 林老板 173****9579 协商
  • 乌梅 生晒 林老板 173****9579 协商
  • 乌梅 烟熏280粒 林老板 173****9579 协商
  • 乌梅 烟熏200粒 林老板 173****9579 协商
  • 广藿香 全棵 张老板 138****3709 7
  • 丹参 张老板 138****3709 9

求购信息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狗脊 投料 屈老板 173****8558 协商
  • 决明子 梁老板 150****0720 协商
  • 皂角刺 马老板 135****8680 协商
  • 板蓝根 王老板 158****5722 协商
  • 枳壳 潘老板 189****1919 12
  • 青叶胆 李老板 131****2309 协商
  • 天麻 程老板 139****0266 115
  • 花楸 张老板 137****6216 协商
  • 青叶胆 李老板 131****2309 协商
  • 金蝉花 野生 朱老板 131****2039 协商
  • 杜仲 李老板 135****6739 协商
  • 瓜蒌 刘老板 130****5183 协商
  • 胡芦巴 宋老板 136****6607 协商
  • 胡芦巴 宋老板 136****6607 协商
  • 木瓜 月牙片 喻老板 159****1703 协商
  • 木瓜 喻老板 159****1703 协商
  • 白及 罗老板 181****9293 协商
  • 鹤虱 陈老板 136****7197 协商
  • 白及 陈老板 139****7560 协商
  • 辛夷花 各种规格 唐老板 135****9565 协商

药市动态

产区万里行之内蒙赤峰桔梗现状
作为药商,提到赤峰,首先想到的是赤峰的桔梗,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优良的品质。赤峰桔梗的根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部分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一、内蒙古药材市场近况 药通网产地调研组来到赤峰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首先我们到达的是内蒙古中药材市场,恢弘的大门,崭新的商铺,大门两旁的商铺上面赫然立着14个大字——世界中药看中国,中国参桔看赤峰。由于桔梗尚未开始查新,市场人员比较稀少。稍作休息,药通网赤峰市牛营子镇信息站负责人刘先生赶来,向调研组介绍了一下目前市场的情况,作为2024年新建成的中药材市场,面积达11.3万平方米,设套设施比较完善,包含交易区,冷链仓储区,检验检测区,展示区(研发、办公),由于属新市场,农户的传统理念尚未得到改变,目前交易仍以在地头成交为主,由当地经销商带着采购商前往农户家中或地头购买鲜货,自行购买,造成市场运营受阻。目前运营的以仓储物流为主,市场内有两个物流货运站和一栋冷库,冷库面积为5000平方米,提供仓储服务。 为什么说中国参桔看赤峰呢,赤峰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北沙参另一个是桔梗,其中桔梗占主要地位,目前赤峰桔梗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此次我们来到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桔梗的种植及收益情况,调研组就对桔梗种植情况做了主要咨询。 二、桔梗种植方式 赤峰桔梗多采用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播种。传统的播种方式是撒播,但是由于不能控制间距,会发生种子播撒不均匀,密集区桔梗个头较小,分散区虽个头较大,但数量不多,造成亩产产量较小,据药通网赤峰牛营子镇信息站点刘先生介绍,目前他们采用新的种植方式,栓绳定播来控制间距,以提高产量,最高桔梗亩产可达5500单斤,平均产量也达到4500单斤左右(鲜货)。 三、桔梗种植成本 桔梗因种植方式不同,所需种子重量不同,缠绳种植需种子1单斤/亩,机器播种需种子4-5单斤,种子单价100元/单斤,播种费用约100元左右,除草、打药、施肥成本在1220元左右/两年(两年生),采收为机器采收,成本450元左右,土地承包费用约为1200元/年,再加上滴灌带,前期旋耕土地等,综合费用约5000元,桔梗亩产4000-4500单斤鲜货,按市场价1.6元/单斤计算,亩产值6400-720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已经不高,如碰到天气不好,亩产减产,种植户利润更低,或出现亏本。因此今年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 四、销售渠道 因赤峰桔梗品质佳,不仅作为干品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以鲜货的形式还远销海外,并成为赤峰市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当地政府和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对桔梗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开发桔梗深加工产品,如桔梗咸菜、桔梗茶、桔梗保健品等,进一步拓展了桔梗的市场应用领域,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产区万里行之通辽开鲁黄芪
风雨兼程,舟车劳顿,经过一晚的休整,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到药通网信息站点调研开鲁县黄芪的种植生长情况。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开鲁”地名源于开发“三鲁”(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左旗、扎鲁特右旗)之地。清末放垦招荒,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置县,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黄芪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古称“黄耆(音qi)”,"耆"原意指年长者,引申为补益药效之首。《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黄耆色黄而为补养之长,故名",后简化为"芪"。《本草纲目》称黄芪为“补气之王”。黄芪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托毒生肌;增强免疫力;日常保健。 开鲁黄芪,特指产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享有“东北黄芪之王”的美誉。据药通网信息站寇先生介绍,开鲁黄芪具有以下几大特点:质地绵韧,不易折断;闻之有浓郁的豆腥味,嚼之味道微甜;核心药用成分(如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 简单寒暄后,直奔主体,寇先生带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了他的黄芪种植基地。基地标准化种植黄芪200余亩,在地黄芪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据寇先生介绍,此基地黄芪准备在“十一”前后采挖。在参观基地过程中,了解到当地黄芪种植的关键数据。 当地黄芪,多以移栽为主,一年生。幼苗一部分自育,大多购于赤峰。亩产鲜货750公斤左右,折干率5:2。管理不好的地块,亩产鲜货650公斤;管理得当的地块,也有亩产鲜货900公斤的。 规模化种植,土地租赁费800-1000元不等。亩种植幼苗18000株,一单斤幼苗80株左右,一单斤幼苗价格3-6元不等,一般5元左右,黄芪幼苗价格会根据市场行情波动,极端情况下,一单斤能低到2.5元。一亩地农药投入50元,人工管理成本300元,化肥(有机肥或者农家肥)成本300元,采收成本260元。 另据笔者了解,开鲁县今年黄芪在地面积约1.5万亩。其他几大产区今年在地面积,笔者也有做考证,在此一并分享给广大药通网支持者。包头固阳产区11-12万亩;甘肃产区7-8万亩;新疆7万亩;宁夏、青海零星有黄芪种植,面积较小,在此不做统计。 赤峰在黄芪种植板块,也占有一席之地。赤峰以黄芪育苗、售苗为主,所培育出的黄芪种苗得到各大产区种植户的认可,发往各大黄芪产区。赤峰从甘肃采购黄芪种子,培育种苗,再出售给甘肃种植户,不知是土壤气候的原因,还是术业有专攻! 以上信息,均出自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认真考证之信息,然难免有记录整理不周抑或片面之处,愿各位药农、资深药商、信息界同仁斧正!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产区万里行之河北承德苍术
苍术作为现在关注相对较高的品种,价格从150元以上的价格,降到现在的二十多元,引起多数压货商的关注,目前苍术的价位是否伤农,承德种植户是否还有利润,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有何变化?带着疑问我们产区万里行小组,驱车前往承德的隆化县实地考察苍术的种植面积及收益情况。 9月17日早晨,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早晨我们前往药通网承德市隆化县信息站产地站点家中,到达加工厂里,晾晒厂里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铺满苍术,仓库里堆满的是杏核还有松塔,经过询问得知,苍术尚未到大量产新期,苍术大量产新需到十月份,在晾晒厂中只有一小片摊开晾晒的苍术。 据据信息站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由于目前苍术价格较低,农户采挖积极性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刚刚收上来一小部分鲜货,目前野生鲜货收购价在8元左右/单斤,很多采收的农户都去采收其他药材去了,野生货产出量较低,目前收购的以家种货为主,现家种货收购价2元左右/单斤,家种货因质量不一,折干率3.5-4.5:1,目前家种干品交易价在21-22元/公斤,由于当地苍术多采用自然晾晒,干货需到明年才能上市,因价格下滑及不易储存的原因,当地干货大部分都已亏本售卖,库存量并不大。 经过简单的沟通之后,我们在王先生的介绍下,前往一位种植户的基地,了解苍术目前种植的一个情况。 来到目的地,在公路的一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苍术,因种植技术完善,目前苍术长势依然良好,由于苍术种子尚未完全成熟,采收还需等待十多天的时间,据种植户介绍,他的基地种植面积为120亩,采用种子直播,铺设滴灌设备,上面覆膜已达到保墒除草的作用,由于目前在地生长时间为3年,尚未达到采挖期,打算明年正式采挖,此地块预估投资成本12000元左右,根据以往的种植产量来说,亩产500公斤干品,按目前市价21-22元来算的话,属亏本状态。只有农户在自己农田里种植,自己管理的尚有利润可言。但需技术成熟,不然严重影响产量。 苍术作为前两年的明星品种,价高严重刺激种植面积,近两年属大量产新阶段,虽目前价位不高,但何时才能给自己带来效益,打算入手的商户还要在心中保留疑问。在高价品种价格逐渐下滑的阶段,打算趁低价入手的压货商被套牢的比比皆是。还是那句话,药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七大暴跌品种
槐米,2022年60元,目前15元。 2021年槐米从4年多低价中走出,从上一年的12元涨至45元左右,2022年上半年高升至60元,下半年逐渐下滑至30-32元,进入2024年继续下滑,从28元跌至20元,目前市场价15元。 槐米产区较广泛,如果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产量很难受到影响,产新期间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药农采收积极性。从以往行情周期变化看,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车前子,2022年110元,目前18元。 该品2020年从5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1元涨至30元,2021年从31元飙升至70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50元,又反弹至80元以上,2023年产新后从60元跌至40元左右,9月跌至26元,2024年产新回升至31元左右。 车前子连续近4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生产严重过剩,目前可供货源充足,预计,今后几年仍有望继续在低价运行。 半枝莲(头茬),2023年21元,目前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2元,2022年在11-12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突然高升至19元,2023年春涨至21元,进入下半年下滑至12元左右,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目前市场价6元。 半枝莲经历了近三年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供大于求,也许后市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旱半夏(甘肃产),2023年120元,目前60元。 2024年旱半夏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从80元以上跌至60元左右。 旱半夏价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2023年价格涨至120元,药农种植积极性提高,2024年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也许旱半夏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加上种植面积仍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大。 苍术(家种,全检),2023年90元,目前26元。 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种植面积大,导致近两年价格一落再落。 该品生长周期为4年,低价已挫伤不少种植户积极性,也许后市价格再落空间已小,只是目前在地面积仍大,价格上涨仍有压力。 款冬花,2024年450元,目前110元。 2021年款冬花从58元涨至90元,2022年从90元涨至140-150元,2023年高升至300元以上,进入2024年涨势不减,到5月飙升至450元高价。 款冬花价格的连续上涨,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款冬花已生产过剩,即使2025年减少种植,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是有压力。 元胡,2024年170元,目前46元。 2021年元胡从7年低价中走出,当年从38元涨至70元,2022年从75元涨至150元,2023年小幅回落至130-140元,产新后又回升至150元,2024年产新后下滑至135元左右,产新未结束强劲回升至170元,到年底回落至120元。 由于元胡经历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较大,2025年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目前市场价已从产新前的110元跌至46元左右。受元胡生产成本支撑,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五大产新品种分析
五味子 五味子主要产区在辽宁本溪、桓仁、丹东、凤城、宽甸、岫岩、抚顺、清源、新宾、辽阳、海城、营口、盖县,吉林桦甸、蛟河、敦化、安图、双阳、伊通、通化、临江、抚松、长白、柳河,黑龙江勃利、七台河、五常、尚志、阿城、宁安、北安、方正、依兰、伊春、林口、德都;内蒙、山西、河北部分地区也有种植。 图:五味子(东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五味子的历史价格,亳州市场2023年年初短暂达到80元的高峰,之后一直到2024年10月,价格处于窄幅波动中,此后,五味子整体行情保持下滑状态,直至目前跌至28-34元之间。 目前产地仍处于产新阶段,上图显示该品产新期市场价格多保持下行趋势。同时,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东北统货28元,选货34元。据产地反映,今年东北产区产出有一定的量,鲜货价格在3.2-4元,干品统价格在25-26元,而2024年同期黑龙江野生鲜货收购价在3.5元上下,辽宁和吉林家种鲜货价格在4.2-4.8元不等,相比较,今年产新鲜货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产地的加工户加工意愿不高,虽有部分商家视价低小量采购,但多数商家仍处于观望状态。当前距离产新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由于货源充足,预计后市保持低价空间的可能性较大。 酸枣仁 酸枣仁主产于山东汶上、沂南及周边,河北内丘、赞皇及周边;辽宁朝阳、锦州、葫芦岛,内蒙宁城,山西运城、临汾及其周边,陕西交界的蒲城、宜川,洛川一带也有少部分产出。 图:酸枣仁(河北98货)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酸枣仁的历史价格,该品前期因库存薄弱、需求增加、产新及资金介入和商家人气助推等多种影响,2023年6月—8月价格攀至1050元。价格冲顶后出现下滑,自2023年8月末到今年,酸枣仁价格持续下滑。 酸枣仁当前正值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间价格波动不大,而今年,自7—8月产新,9月新品大量加工上市,新货不断补充市场,但当前市场缺乏需求拉动,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药通网数据显示,当前亳州市场河北98货320元,95货300元,选货340元。产地反映,河北酸枣仁今年丰产不丰收,出仁率较差,预计整体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酸枣因质量不等收购价在5-8元,加工成本在300元左右,全检合格98新货320元上下,95新货300元。市场和产地行情对比来看,二者基本持平。近期有部分商家逢低价收购,带动交易转快,因此,有商家对后市抱有期待。 茯苓 茯苓主产于安徽岳西县、霍山县,云南楚雄、双柏、西双版纳、宁洱县、景谷县、云县,贵州施秉县、河南商城、陕西商洛、四川广元,湖北英山县、石罗田县及大别山周边地区也有部分产出。 图:茯苓(安徽统丁)近三年历史价格茯苓 在2021年高价的刺激下,2022年开始扩种,产量扩大供给增多,行情随之下滑。观察比较茯苓近三年的历史价格,上图反映,除2023年小幅反弹外,从2024年至今,一直处于下滑趋势。而拉长视线,整体观察,2022—2025年,这4年间茯苓一直在低价区间徘徊。 当前茯苓处于产新加工时期,预计11月以后产新结束。上图显示近三年产新期间,茯苓整体价格运行较为稳定,整体行情处于稳步下行。药通网数据显示,目前亳州市场茯苓安徽统丁21元,统片22元,中心丁30元;云南一刀丁24元,中心丁28元。据产地反映,今年岳西产地产量与去年相差不多,且当地库存较丰,目前鲜货9元,干品统丁18元,一刀纯白丁22元,精品中心丁28元;云南产的嫁接货切开后光滑度高,运至岳西鲜货价格(加运费)在10元左右,干品统丁20元,一刀丁23元;自生货鲜货价格在6-7元,约半个月以后上市。茯苓新陈货叠加,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观望商家居多,预计后市仍将处于低位平稳期。 赤芍(京赤芍家种) 京赤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额尔古右旗、牙克石、鄂伦春旗、扎兰屯、额尔古左旗、鄂温克旗、科尔右中旗、科尔右前旗、阿荣旗、扎鲁特旗、扎赍特旗、莫力达瓦、巴林左旗、多伦、突尔,黑龙江伊春、宁安、萝北、密山、嫩江、宝清、依兰、林甸、牡丹江、鹤岗、虎林、海林,吉林敦化、桦甸、龙井、和龙、汪清、集安、蛟河、安图、靖宇、长白,辽宁西丰、岫岩,凤城、宽甸、庄河、辽阳、盖县、清原等地,河北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产出。 图:赤芍(内蒙家种)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京赤芍近三年历史价格,2023年—2024年2月该品货丰走缓,价格保持低位运行。之后,受野生资源逐步下降影响,市场对优质野生货的需求转而推高家种货价格。进入2024年3月,家种货价涨,内蒙货达到65元,刺激种植户大面积采挖,随着货源不断补充,价格逐步下滑。 当前赤芍各产区进入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赤芍价格保持平稳,2025年产新期,赤芍价格呈小幅下滑趋势。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目前内蒙野生统35元,大统42元;家种统33元,选48元。据产地反映,内蒙产区近期受阴雨天气影响,采挖受阻,不过由于今年价格不及去年,种植户采挖积极性受挫,预计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现当地6年以上的鲜货9-10元,新货上市量暂时较少。综合市场及产地来看,赤芍整体货源充足,但缺乏市场需求拉动,目前处于实际消化阶段,不过因品种产新,整体行情表现为短期内小幅波动,整体仍较为平稳,后市涨价空间仍需观察需求情况。 北沙参 北沙参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赤峰、河北安国、定州。山东莱阳为传统产区,目前逐步转移,种植面积减少。内蒙货由于条形好质量较优多作食用,价格较高。河北货多作药用,价格低于内蒙货。 图示:北沙参(河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北沙参近三年历史价格,该品2021—2022年价低,新货产出不多,致使2023年价格逐步上走,进入2023年11月,新货不断补充入市,导致走销减缓,行情开始步入下滑通道。现阶段北沙参正值产新期,商家多处于关注状态。 上图反映了近三年北沙参产新期行情呈直线下滑趋势。药通网数据显示,亳州市场目前河北统货19元,大统22元,内蒙统货28元。据产地反映,目前河北产区新货上市量较少,大量上市要等到国庆以后,受去年价格较高影响,当地农户扩种,导致今年在地面积增多,部分商家对后市担忧,现鲜货3-3.6元,八成半干的新货13-15元,陈货16-18元,货源整体处于随购随销状态,预计后市仍有下降空间。 注:文中数据及信息来源于药通网、产地种植经营户,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六大低价中药材品种
紫菀(水洗片),2023年紫菀曾涨至110元,目前20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20元涨至25元,2023年从50元一路飙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75-80元,亩收入达3万元以上,2024年再次涨至百元高价,产新后回落至50元左右,亩收入仍在万元以上,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目前个子跌至9-10元。 紫菀在高价刺激下,新扩种面积较大,生产严重过剩,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面临新陈货源压力,预计,短内价格回升压力较大。 知母(安徽产长片),2023年知母高升至49元,目前市场价9元。 2021年知母从7年低价中走出,从年初的10元涨至21元,2022年从20元涨至25-26元,种植户亩收入近万元,2023年春从28元涨至49元,4月以后跌至43-40-37元,种植户亩收入1.2万元以上。2024年知母产新前价格依然在30元上下浮动,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 知母生长周期为2年,2024年新货产量明显增加不少,产新后价格跌至20-14元,2025年价格继续下滑,6月价格跌至9元左右。 知母生产已大面积恢复,今后两年新货压力仍大,价格依然有下滑空间。 槐米(统),2022年槐米涨至60元,目前市场价15元左右。 该品产区较广,2020年结束5年低价,从12元涨至19元,2021年从19元涨至25-27-32-39-40-45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60元,产新后回落至40-32元,2023年在32元上下运行一年,2024年从28元下滑至20元,2025年从19元跌至15元左右。 2025年槐米产新价落,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总产量下降,只是2021-2023年三年高价遗留的库存较大,致使价格继续走低。 半枝莲(头茬),2023年半枝莲涨至21元,目前市场价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3元,2022年从13元回落至11元,年底涨至19元,2023年1-3月涨至21元左右,5-6月头茬产新后跌至12元,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 半枝莲属于一年种植,可以连续采收3-4年,第一年采收,亩产量相对不高(大约在800公斤左右),第二年与第三年是高产量年(每年大约在1000-1200公斤),第四年产量减少。 由于2021-2023年半枝莲涨价,药农获得了较高的收入,种植面积扩大。虽然2024年半枝莲产新价滑,但是,前两年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白花蛇舌草,2023年白花蛇舌草涨至18元,目前市场价7元。 该品有野生和家种,近几年在高价刺激下,家种面积发展较大。虽然目前白花蛇舌草价格不高,但是,因可供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在低价运行。 决明子,2023年决明子涨至16元,目前市场价6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8.5元涨至10元,2023年从12元涨至16元,2024年从16元跌至11元。 决明子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受过去两年涨价刺激,国产货种植面积扩大,加上有进口低价货冲击,致使价格下滑,目前进口货3.5元左右。 虽然决明子价格不高,药农种植积极性降低,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
苦参(内蒙产),有野生和家种,目前市场上流通货源以家种为主,生长周期3年。 2022年苦参从12元涨至16-17元,2023年从16元涨至23元,此价持续到2024年。由于苦参经历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目前价格从前期的16元跌至9元左右。 苦参生产已恢复,今后两年采挖面积仍大,后市行情不容乐观。 蔓荆子(江西产),目前蔓荆子正值产新,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稳中有落,从产新前的100元跌至75元,进口货22元。 该品2015年从11元涨至53元,2016年涨至65-90-130元,2017年从150元涨至210元,2018年涨至220元左右,2019年从190元跌至150-80-65元,2020年从6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年底回升至80元,2021年产新前涨至95元,产新后跌至75-70元,10-12月回升至85元,2022年从85元涨至120-125元,2023年产新前涨至155元,产新后回落至95-90-80元,2025年3月从80元回升至120元,5-7月回落至110-100元,产新后跌至80元左右。 蔓荆子有野生有家种,又有进口,目前家种面积产量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或继续有下滑趋势。 吴茱萸(江西产中花),目前正值产新后上市,价格小幅下滑,江西产中花从35元跌至27元左右,湖北产大花20元,浙江产小花27元。 该品2012年从22元涨至34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6-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60-65-75-85-90元,2015年在85-90元上下波动,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4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涨至300-350-380-420元,2018年产新前从460元涨至500-560元,创有史以来天价,产新后价格跌至360元,2019年从360元回升至390元,产新后跌至150-130元,2020年从120元跌至35元左右。 吴茱萸连续7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产区均新扩大不少面积。2020年吴茱萸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陆续进入坐果期,2021-2024年有商积极买进,支撑价格在45元以上运行,最高价涨至55-58元。 目前吴茱萸在地面积仍大,而且多数植株正值盛产期,预计,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全检),自去年产新价格下滑,到目前价格依然稳中有落,近日价格从前期的30元跌至28元左右,产地朱砂点货23元,白茬货21元。 该品前几年高价时种植面积较大,目前在地面积仍大,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佛手(川产),2021年佛手从36元涨至64元,2022年从64元跌至55-50-40-38元,2023年从37元涨至55元,年底落至42元,2024年从42元涨至46-52元,2025年产新前从46元跌至35元。 佛手树用扦插法种的要2-3年后,用种子繁殖的要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盛果期是第7年到15年,15年后进入衰退期。从这个方面来讲,佛手的周期也就是要3-4年。2025年佛手没有减产利好,预计,产新后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辽五味子,该品产新未到价格已跌落下来,近日价格从前期的48元跌至28元左右。 该品2017年曾涨至175元,2018年回落至150-130元,2019年从130元落至85元,2020年从8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反弹至55-58元,2021年从55元涨至60-70-75-78元,2022年从70元回落至64-65元,2023年上半年回升至75元上下,下半年回落至60-62元,2024年在60-65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回落至57-55元。 其实,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正值盛果期,人为因素致使价格没有大幅回落,最终因货源充足,大户无力支撑,行情轰然倒塌,价格也应声而落。 辽五味子因主力不给力,散户又不入手,预计,将重新洗盘,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五大蹦盘品种
2025年辽五味子产新终于跌落下来,从50元以上跌至32元,对比2017年175元高价,可谓持续多年的高价行情已崩盘。 2014年辽五味子结束5年多低价,从30元涨至45元,涨价前最低价21元。2015年辽五味子回落至40-41元,年底发力涨至48元,2016年从60元一路飙升至130-140元,2017年从130元高升至17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140元左右,2019年从120元跌至85元,2020年从80元跌至45元。 2016-2019年辽五味子持续4年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种植面积,2020年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逐渐进入盛产期,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2021-2024年辽五味子正处盛果期,因背后有资金支撑行情,致使价格一直在60元以上浮动,2021年最高价78元。辽五味子移栽2年生苗,生长2年即可开花结果,3年有一定产量,4-5年则大量结果。 虽然辽五味子价格继续下滑空间有限,但是,由于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积压的库存较大,今年产量又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反弹动力不足。 吴茱萸,持续在45-55元上下震荡的吴茱萸,2025年产新终于跌落下来,目前中花价格跌至25-26元。 该品2012年从长达9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3元涨至32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7-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90元,2015年在90元上下徘徊一年,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继续高升至300-350-410-430元,2018年上半年从460元飙升至560元,创造有史以来天价。 虽然2018年下半年吴茱萸价格出现回落,但是,依然坚挺在300元以上,并持续到2019年7月,2020年从120元回落至35元左右,持续6年多的高价行情宣告结束。 正是由于吴茱萸连续6年多高价,刺激农户大面积发展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四川等产区均扩大了不少面积。 吴茱萸, 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栽培树成活后3-5年开花结果,定植后4-5年进入丰产期,经济收益期可持续至10年左右,之后产量逐渐下降。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实。目前多数吴茱萸树仍处盛产期,而且,近几年积压的库存较大。 虽然吴茱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有较大压力。只有低价,砍伐植株,再经过几年消化库存,吴茱萸才能迎来新的商机。   酸枣仁(98货),从1050元跌至330元,大户也无力回天,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18年酸枣仁涨价前,长期在200元以下运行,期间2013-2014年出现过短暂的230-240元高价。2018年酸枣仁从160元涨至230-255元,2019年从255元涨至310元,后又回调至210元左右,2020年从210元涨至260-280元,2021年从290元涨至300-450元,2022年从460元涨至890元,2023年从890元涨至1050元,达到有史以来高峰。 2023年酸枣仁产新后价格从千元高价跌至880-810元,224年从800元以上逐渐下滑至680-620-580-550-490元,2025年产新后从500元以上跌至330元左右。 酸枣仁在高价持续了4年多,如今,价格下滑实属正常。预计,今后两年如果没有天气减产利好,酸枣仁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包检),从90元跌至27元,跌幅三分之二还多点,行情也算是崩盘了。 2023年以前苍术价格持续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种植面积遍布东北三省和内蒙。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冲击价格不断走低。 家种苍术生长周期为4年,虽然目前价格种植户无多少利润,但是,由于在地面积仍大,预计,未来1-2年内仍有望在低价继续运行。 牛蒡子,从2023年42元跌至12.5元,也算是高价行情轰然倒塌。 2021年牛蒡子自7年多低价中走出,从15元涨至22元,2022年在20-22元上下浮动一年,2023年从28元高升至42元左右,当年产新跌至30-26元,2024年在25-26元上下浮动大半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产新后跌至18-17元。 由于牛蒡子持续了近三年高价,刺激药农扩大不少面积,生产出现过剩,导致价格一落再落。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预计,2-3年难有大的行情变化。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今日视点(第226期-2025年-9月)
跌势:吴茱萸——目前吴茱萸正值新货上市,有商视价低买进,价格小幅反弹,江西产区中花统货23元左右。 该品今年新货产量大,商家手中积压的陈货多未消化,只是价低药农卖货意愿不高,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郑智文整理  2025-9-1
中药材五大崩盘品种
水蛭,从2022年的1950元跌至650元,跌幅之大出乎多商意料。 水蛭价格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家养产量增加,野生产量也不小,加上南方产菲水蛭及进口量大,冲击了行情,同时,高价影响了实际需求,多种因素导致水蛭价格下滑,2023年从1850元逐渐跌至1200元,2024年从1200元继续下滑至750元,进入2025年仍跌跌不休。 水蛭连续三年高价,累计积压的库存量较大,需求市场实际消化。预计,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波动。 猫爪草(水洗),该品从1100元跌至65元,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22年猫爪草结束三年低价,从58元涨至93元,2023年从97元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2024年从500元高升至800元左右,到2025年产新前突破千元高价,涨至1100元上下,创有史以来天价。 猫爪草10月1日前后栽种,来年5月1日前后采挖,亩产干品110-150公斤。由于猫爪草经历了连续两年高价,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导致2025年产量严重过剩,产新后价格飞速下滑。也许短期内猫爪草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面对供大于求压力,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黄芩(山西产统),2024年黄芩个子价格涨至46元,过4筛饮片涨至75元,目前个子价格下滑至18元,饮片跌至25元,高价行情轰然倒塌,大户也无力支撑。 2023年黄芩进入上涨通道,不到一年从24元涨至40元,2024年涨势不减,涨至46元左右。山西产黄芩生长周期两年半,甘肃和河北产区生长周期不到一年,受黄芩两年连续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加上高价需求减少,导致2025年产新后价格跌落下来。 2025年黄芩采挖面积依然较大,加上库存压力,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阻力。 川芎,2020年川芎宣告4年低价结束,从16元起步上扬,年底涨至20元,2021年从24元一路飙升至4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22年川芎从43元跌至36-37元,2023年从30元以上跌至26-28元,2024年跌至18-19元。 由于2022-2023年川芎持续两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虽然2024年川芎价格下滑至18-19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川芎连续三年扩种,导致生产过剩。目前川芎价格跌至15元左右,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涨价压力仍然较大。 泽泻,2021年涨至44元,目前价格12.5元,也算是崩盘了。 2020年泽泻从14元涨至18.5元,2021年从17元一路高升至44元,2022年回落至28-30元,2023年落至16-17元,2024年在15元上下运行近一年。 泽泻生长周期短,9月栽种,当年12月底产新。2021-2022年泽泻在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2023年种植面积仍不小。虽然2024年泽泻种植略有减少,但是,因库存量大,价格回升动力不足,目前市场价12.5元左右,也许泽泻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了,但是,短期内涨价也无多大利好。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市场价格

  • 品名 规格 产地 价格 月对比 季度对比 年对比
  • 桑椹 青选 较广 35 0 0 -33.96
  • 桑椹 较广 30 -3.22 -3.22 -33.33
  • 桑椹 安徽 11.5 15 15 -4.16
  • 桑椹 黑水洗 四川 13 18.18 18.18 -16.12
  • 鸡冠花 红色 较广 11 0 0 -45
  • 怀牛膝 平条 内蒙 13 0 -13.33 -40.9
  • 怀牛膝 二肥 内蒙 16 0 -15.78 -36
  • 怀牛膝 头肥 内蒙 20 0 -13.04 -25.92
  • 茜草 河南 60 0 0 0
  • 茜草 小选 山西 130 0 0 0
  • 茜草 大选 河南 200 0 0 -13.04
  • 黄芩 过4筛片 山西 28 -12.5 -12.5 -61.11
  • 紫苏 紫红色梗 广西 12 0 0 0
  • 紫苏 较广 3 0 0 0
  • 紫苏 青苏叶 较广 12 0 0 0
  • 紫苏 紫色叶 广西 16 -5.88 -5.88 -5.88
  • 北沙参 内蒙 28 0 -26.31 -51.72
  • 北沙参 大统 河北 22 -4.34 -26.66 -47.61
  • 北沙参 河北 19 -5 -24 -45.71
  • 射干 河北 30 0 0 -70
  • 射干 湖北 30 0 0 -68.42
  • 射干 湖南 30 0 0 -68.42
  • 王不留行 河南 5 -9.09 -9.09 -37.5
  • 合欢花 山东 160 0 0 -27.27
  • 合欢花 东北 24 0 0 0
  • 合欢花 山东 50 0 0 -37.5
  • 酸枣仁 净度95% 河北 300 -6.25 -37.5 -42.3
  • 酸枣仁 河北 340 -15 -33.33 -39.28
  • 酸枣仁 净度98% 河北 320 -15.78 -36 -39.62
  • 白术 一年生 安徽 33 -40 -40 -73.6
  • 白术 安徽 45 -50 -50 -65.38
  • 白术 生切片 河北 35 -41.66 -41.66 -74.07
  • 酸枣仁 进口 65 -4.41 -18.75 -30.1
  • 知母 圆片 安徽 12 0 0 -60
  • 知母 野生 内蒙 20 0 0 -28.57
  • 知母 长片 安徽 9 0 0 -67.85
  • 知母 圆片 河北 17 -15 -15 -56.41
  • 桔梗 陕西 30 -14.28 -14.28 -33.33
  • 桔梗 带皮 内蒙 11 -26.66 -26.66 -62.06
  • 荆芥 选穗 河北 50 0 0 -23.07
  • 荆芥 全棵 较广 5 0 0 -44.44
  • 荆芥 较广 38 0 0 -24
  • 蒲公英 较广 5 0 0 -37.5
  • 蒲公英 甘肃 8 0 0 -20
  • 白术 浙江 100 -16.66 -16.66 -33.33
  • 白术 浙江 80 -20 -20 -42.85
  • 白术 安徽 70 -41.66 -41.66 -50
  • 川芎 四川 14.5 -3.33 -9.37 -23.68
  • 白茅根 安徽 12 0 0 -33.33
  • 白茅根 安徽 9 -10 -10 -35.71

价格指数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