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小程序
河北省建投中药材公众号
中草药科普——丹参
别称:郄蝉草(《神农本草经》)、赤参、木羊乳(《名医别录》)、逐马(《本草经集注》)、奔马草(《四声本草》)。1.集解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郄蝉草,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名医别录》谓:“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并云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吴普本草》谓:“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华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唐本草》谓:“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本草纲目》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根据上述历代本草对丹参的形态描述,与现在市场所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符合,因此可断定,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为正品而无疑。随着丹参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全国多地引种栽培,《河北省30种大宗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记载“栽培丹参主要分于河北等地。”图1 栽培丹参图2 丹参生态环境图3 野生丹参图4 丹参栽培品2.性味功能丹参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的功能。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功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症瘕积聚,风湿痹痛。3.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食疗参考:1.田七丹参茶原料:三七100g,丹参15g。制作方法:水煎取汁,加白糖分5次饮用。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降低血脂、增加冠脉血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2.米枣丹参粥原料:丹参20g,糯米50g,红枣3枚,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清水煮丹参取汁,加米、枣同煮成粥,加红糖。每日早晚食用。功能主治:乌发、护法。3.丹参陈皮膏原料:丹参100g,陈皮30g,蜂蜜100g。制作方法:丹参、陈皮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蜂蜜煮成膏状。每次20g,每日两次。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预防脂肪肝。
中草药科普——白术
别称:于术(《本草从新》)、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1.集解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术”,列为上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始有白术、赤术之分。《尔雅》曰:“术,山蓟。注:今术似蓟而生山中。疏云: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者,名术。”《尔雅》谓术为山蓟,其注、疏则谓生山中者为蓟,平地者为术。《图经本草》又指出“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枹蓟,或呼之马蓟,而杨枹即白术。白术以味似姜、芥,根似老姜,故名山姜、山芥。以大块紫花者,又名乞力伽,西域名之也。”古人用药不分苍术、白术,但《图经本草》认为“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据诸家本草所言,白术、苍术的明确分用始自宋代。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从苗、叶、根、茎、性、味诸多方面详别二术。如在性味方面,张志聪认为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苍术性燥而烈。河北的白术以栽培为主。《祁州中药志》记载:“安国县已有二十余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且书中有关于白术栽培的详细介绍。《河北野生资源植物志》记载了河北省白术的主要产区为:“河北太行山各县。”河北安国自1990年引种白术以来,已有多年的白术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在扩大面积的同时,特别注意白术药材的性、味和药效。河北安国是白术种子种苗的主产区,历史上主要有大白术、小白术等栽培。河北小白术为中药白术的一种,主产于河北白术生产基地,个头较小,现今应用的北方白术主要出自于此地。图1 安国地区的白术图2 白术生境图3 白术图4  白术药材图5 白术图6 土炒白术图7 麸炒白术2.性味功能温,味苦、甘,无毒,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3.使用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食疗参考:1.白术猪肚粥原料:白术2两(6g),槟榔1枚,生姜(切,炒)1两半(4.5g)。制作方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主妇人腹胁血癖气痛,冲头面熻熻,呕吐酸水,四肢烦热腹胀;脾胃气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泄泻不爽。用法用量:以猪肚1枚,治如食法,去涎骨,纳药于肚中缝口,以水7升,煮肚令熟,取汁入粳米及五味同煮粥。空腹食之。2.白术酒原料:白术捣碎3两(9g),黑豆炒令熟3两(9g)。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口噤,言语不得。用法用量:以酒4升,煎至2升,去滓,分温4服,拗开口灌之。3.益脾饼原料:白术20g,干姜6g,鸡内金10g,熟枣肉50g。制作方法:白术切片后同鸡内金一起烘脆,研成细末,再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炒成金黄色。将枣肉装入碗内,沸水上笼蒸约20min取出,除去红皮,捣成枣泥,掺入炒黄后的白术、鸡内金及干姜细末和匀。将炒锅置中火上烧热,用油少许刷锅一遍,然后把和匀后的枣泥做成每个直径约6cm、厚0.4cm的圆形枣泥薄饼,逐个放在锅上反复烘烤至干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止泻。适宜于脾胃虚寒之食少、腹泻、食滞不化等症。
中草药科普——冀州虎掌
别称:虎掌南星、虎掌、虎掌草(《本经》)、鬼蒟蒻(《宝庆本草折衷》)。1.集解虎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草经集注》中描述 “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宋•苏颂《嘉祐图经本草》中详述描述:“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综上所述,可以鉴定为虎掌无疑。《图经本草》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河北州郡即今河北省。《本草品汇精要》曰:“道地冀州、江州”。冀州即今河北一带。《本草乘雅半偈》也记载了汉中山谷及冤句、安东、河北州郡、近道有虎掌分布。《中国道地药材》中也提及“冀州虎掌”。宋代以前,天南星均称之为“虎掌”,宋代之后,天南星与虎掌两个名称混用,植物来源也逐渐复杂起来,明、清之后,虎掌之名渐自天南星中消失。2015年中国《药典》规定天南星的三种正品,在河北山区均有分布,但未形成商品。安国及其它地区传统栽培的天南星为虎掌,有时不法商贩将个小者充当半夏,应当注意。图1 栽培虎掌 图2 虎掌生境图3 虎掌药用部位 2.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经典方剂:虎掌汤(圣济总录)处方:虎掌15g,大黄(炒)60g,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30枚,水蛭(以糯米同炒,米熟去米)21枚。制法:上为粗粉。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中草药科普——白头翁
别称:奈何草(《名医别录》)、胡王使者(《神农本草经》)、野丈人(《神农本草经》)1.集解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本草下品。《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白头翁的生长环境为“生山谷”,《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奈何草,生嵩山及田野”,对其生长环境做出了补充。梁代医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记录:“白头翁,一曰野丈人,一曰胡王使者,一曰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这与现今的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的形状是相符合的。至唐《新修本草》里则对白头翁的植物形态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臛头,正似白头翁,故名焉。” 历代本草对白头翁分布记载比较丰富。《神农本草经》曰:“生高山川谷。”《名医别录》记载:“生高山山谷及田野。”《本草经集注》载:“处处有。”《图经本草》记载:“生高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京州郡大致在今河南开封一带。而在《本草衍义》记载:“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新安”指新安郡,今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新安江流域。《本草逢原》载:“产齐鲁。”今山东一带。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记载:“生河南洛阳,界新安山中,多服此,云令人寿考。”近现代本草书籍中,徐国钧《中国药材学》,《中华本草》,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等也有详细的论述。《中国道地药材》中记载:“现时白头翁主产地北移东北、华北,苏皖地区所产已不甚有名。”综合以上古文献及现代文献考证,古文献中白头翁生于高山山谷及田野、河南开封、河南洛阳、浙江西部、山东一带,近现代文献中白头翁产地主产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图1白头翁生境图2白头翁原植物图3白头翁药材2.性味功能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本品入大肠,专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以止泻痢,为治热毒血痢的要药,常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近年来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亦有良好的效果。3.使用注意虚汗泻痢禁用。食疗参考:1.白头翁秦皮粥原料:白头翁15 g,秦皮12 g,黄柏10 g,黄连3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先煎前4味,去渣取汁,同淘净的粳米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菌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用法用量:温热服,每日早、晚各1次。2.黄连白头翁粥原料:白头翁50 g,黄连10 g,粳米30 g。制作方法:将黄连、白头翁水煎,去渣取汁。粳米入锅,加清水400 ml,煮治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食。功能主治: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3.白头翁茶原料:白头翁30 g。制作方法:水煎15分钟,去渣,滤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麻疹退后、身热不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黏腻、脓血混杂等。用法用量:代茶饮。
中草药科普——热河黄芩
别称:腐肠(《本经》)、条芩(《纲目》)、宿芩(陶宏景)、空芩(《别录》)。1.集解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分布记载 为“生川谷”,这与黄芩野生生境一致。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今出宜州、鄜州、径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此宜州即今湖北宜昌,鄜州即今陕西富县,泾州即今甘肃泾川县,兖州即今山东西南部。此书指出黄芩分布于湖北、陕西、甘肃、山东,即我国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北芩应指今河北一带所产黄芩。从文献记载来看,黄芩的产地显示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可以初步断定,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为黄芩产地,而河北为道地产区。现在河北黄芩以热河黄芩为道地药材,产河北长城外(旧热河地区)承德周围,兴隆、古北口、滦平、丰宁、围场等地,该路货数量大而质量优,根条坚实,空心少,色黄,向为上品。图1 栽培黄芩图2 黄芩根图3 黄芩饮片图4 酒黄芩2.性味功能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3.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食疗参考:1.黄芩凤鲚汤原料:干黄芩片9g,凤鲚200g,金银花3g,生姜片10g,料酒30g,鲜汤,食盐,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凤鲚治净,净锅内放鲜汤、生姜片、黄芩片,煮制味渗出后,加凤鲚,食盐,料酒,金银花,煮制入味,起锅放入味精即成。主治功效:清热泻火,活血止血,解毒。
中草药科普——黄精
别称: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 、鸡头参(《得配本草》) 、戊己芝(《五符经》)、救穷草(《滇南本草》)、鹿竹(《本草纲目》)、 老虎姜(《滇南本草》)、仙人余粮(《本草图经》)1.集解 宋《救荒本草》和《图经本草》(收载有 10 幅黄精图)中曰:“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明代时“嵩山”,即现在河南省的嵩山;明代时“茅山”有两处,一处为河北省遵化县哈嘴头口,一处为江苏句容县东南一带。根据《救荒本草》和《图经本草》描述黄精形态:“叶似竹叶,或二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陶弘景描述黄精:“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该描述很明显为“轮叶”的黄精。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对黄精条描述:“黄精……救荒本草谓其苗为笔管菜,处处有之……山西产与救荒图同。”因此,结合《新华本草纲要》记载的河北遵化为黄精主产地,且如今江苏省也有黄精属植物的分布。图1  黄精生境图2  黄精原植物图3  鸡头黄精药材图4  黄精饮片2.性味功能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3.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滞气,故凡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者宜慎用。食疗参考:黄精酒原料:黄精(2000g),天门冬(去心1500g),松针(3000g),白术(2000g),枸杞(2500g)。制作方法:俱生用,纳釜中。以水三石煮之一日,去渣,以清汁浸曲,如家酝法。酒热,取清任意食之。功能主治:主除百病,延年,变须发,生齿牙,功妙无量。 用法用量:常服用。
中草药科普——地黄
别称:地髓(《神农本草经》),地脉(《名医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1.集解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云:“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名医别录》亦有此记载。《本草图经》曰:“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二月、八月采根。”《本草纲目》曰:“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名医别录》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陶弘景称:“咸阳即长安也。”“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南板桥者为胜。”《证类本草》认为冀州(今河北冀县)和沂州(今山东临沂县)地黄优良。《祁州乡土志》亦有记载。安国已有近百年种植历史,原为野生,后经驯化变为家种。图1 地黄群落图2 地黄生境图3 鲜地黄图4 生地黄图5 熟地黄2.性味功能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3.使用注意生地黄: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慎用。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食疗参考:1.蜂蜜地黄粥原料:生地黄30 g,车前草30 g,蜂蜜50 g,粳米10 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生地黄、车前草洗净,粳米洗净。生地黄、车前草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滤取药液,然后用药液与粳米煮粥,粥快要熟时加入蜂蜜,再稍煮片刻即可。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利湿清热;缓解前列腺炎。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每日1剂,连续服食1个月。2.地杞蒸乌鸡原料:熟地黄18 g,枸杞子15 g,乌鸡1只 (1500 g左右,公母均可),盐适量。制作方法:将乌鸡宰杀去毛与内脏,洗净;纳上述诸药于鸡腹中,置入盘内,加入盐调味,放上蒸笼蒸熟,佐餐食用。功能主治:补肾益精,补肝养血。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虚劳喘促、阳痿早泄、女子经少等。用法用量:佐餐食用。3.归地羊肉汤原料:当归3 g,熟地黄15 g,干姜10 g,羊肉200 g,黄酒、盐等调味品适量。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熟地黄、干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黄酒。先用武火烧沸后再改文火慢炖至软烂,起锅前十五分钟加入当归及调味品。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妇女小腹冷痛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
中草药科普——口防风
别称:铜芸(《本经》)、茴草(《别录》)、屏风(《别录》)。1.集解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解其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载:“生沙苑及邯郸、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唐代李勣《新修本草》曰:“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宋代苏颂《图经本草》注云:“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上蔡。今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云:“生同州沙苑川泽,邯郸、琅邪、上蔡、陕西、山东处处皆有,今中牟田野中亦有之。”以上记述均表明防风曾产于河北一带。图1 野生防风生境图2 栽培防风生境图3 防风药材2.性味功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3.使用注意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痉挛及阴虚火旺者慎用。食疗参考:1.防风粥原料:防风10~15 g,葱白2根,粳米100 g。    制作方法:将防风、葱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功能主治: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等症。用法用量:每日2次。2.防风米酒原料: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500 g),苍耳子3升。制作方法:将防风、苍耳子用水八升,蒸取六升,去渣,将药汁与米、曲共拌均匀,盛于瓷器中,放置温处发酵,一周后即成。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用治外感风寒。用法用量:每次1碗,每日2~3次。
中草药科普——祁黄芪
别称:黄耆、戴椹(《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木耆(《新修本草》),绵黄芪、宪州黄芪(《图经》),箭芪(刘仁廉《医学集成》),条芪(《中草药学》)。1.集解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黄耆。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关于黄芪产地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生蜀郡(今四川成都及周边区域)山谷、白水(今四川甘肃的白水河区域)、汉中(今陕西汉中地区)。”黄芪的植物形态描述最早见唐《新修本草》载有“叶似羊齿或如蒺藜,独茎或从生。”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记载“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然有数种”。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黄芪在古代就存在混乱,产地不稳定,药用品种并非一种,品质各异。近现代文献记载的有正口芪等,正口芪因多经河北张家口的独石口进关集散而得名。民国时期的工业革命与科技变革使人口数量增加,出口贸易增长,黄芪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使得依靠野生来源的黄芪的产地必须增加。因此,出现了多个区域的黄芪如禹州芪,在禹州形成了中转贸易中心。禹州芪实际产于古北口外( 即今河北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区)。1927年,安国出现了专门搞黄芪加工的“黄芪邦”,他们将黄芪买来后由切片工人承包加工,加工黄芪的地方称“黄芪庄”,当时著名的黄芪庄有张家下处、刘家下处、张洛玉、中和兴等。常年加工量达到1000吨左右。“黄芪邦”为适应黄芪加工的发展,还专门成立了“黄芪研究社”。 当代随着黄芪的用量大幅度增加,野生药材难以满足实际所需,因此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并逐渐以栽培为主,河北安国是主要的栽培黄芪种植地之一。《祁州中药志》中记录“安国县生产的黄芪品质优良,且加工技艺精湛。”图1 黄芪生境图2  膜荚黄芪小叶   图3黄芪饮片            图4 炙黄芪饮片 2.性味功能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炙黄芪:甘,温。归肺、脾经。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3.使用注意本品肝温升阳,固表止汗,宜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不宜使用。食疗参考:1.黄芪鳝鱼汤原料:黄芪30g,鳝鱼300g,生姜1片(切丝),红枣5枚(去核),大蒜2只。制作方法:黄芪、红枣洗净,大蒜洗净切段,鳝鱼杀后去肠杂、洗净、斩件。起油锅放入鳝鱼、姜、盐、炒至鳝鱼半熟,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健美容颜。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消瘦疲乏等。用法用量:饮汤吃鳝鱼肉。2.黄芪粥原料:黄芪一两(细切),粳米(二合)制作方法:上以水二大盏,煎黄芪取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功能主治:治五痔下血不止。
中草药科普——祁白芷
别称:芷(《楚辞》),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1.集解白芷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278年前成书的屈原诗歌《离骚》;白芷作为药用始载于《五十二病方》;宋《图经本草》记载:“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我国的南北两地就有白芷、杭白芷药用的情况。从本草的记载来看,北方的山西、南方的江浙一带为白芷的道地产区,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北方的白芷的主产地已由山西一带变为现在的河北、河南,形成现在的祁白芷、禹白芷。《祁州中药志》记载以地道家种老品种而闻名的有祁白芷,祁白芷等被分别编入国家《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和《河北药材》等专著中。《中国道地药材》记载白芷道地中心产区较多,其中河北安国、定县产者称祁白芷。图1 栽培祁白芷图2 祁白芷生境图3 祁白芷原植物图4 祁白芷药用部位图5 祁白芷药材2.性味功能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3.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故阴虚血热者不宜使用。食疗参考:白芷粥原料:粳米100g,白芷10g,白糖5g,冷水适量。制作方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将白芷研成细末。取锅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调入白芷末和白糖搅匀,再略煮片刻,即可盛起实用。功能主治:清热抗感,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及新陈代谢。2.川芎白芷羊头汤原料:羊头肉2000g,川芎40g,白芷40g,姜80g,盐5g。制作方法:羊头斩开,取出羊脑,再将羊头洗净,用适量水,加姜,慢火煲2小时;去羊头骨,留汤;川芎,白芷洗净,羊脑放入羊汤中,慢火煲1小时,放盐调味即可。功能主治:补虚,祛风,止痛。
中草药科普——北板蓝根
别称:菘蓝、大青。1.集解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苏颂曰:“蓝有三种,即木蓝、菘蓝、蓼蓝。”李时珍曰:“蓝有五种,即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安国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中药志》载“此品主产于河北安国。”赵燏黄《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云“真正板蓝根之原植物,乃十字花科之Isatis tinctoria L.(I.indigotica Fortune)(菘蓝:时珍),祁州土人培植之……根即板蓝根,华北一带药肆多备之。”图1 栽培板蓝根图2 菘蓝生境图3 菘蓝原植物图4 板蓝根药材图5 板蓝根饮片2.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食疗参考:板蓝根红枣汤原料:板蓝根30g,红枣20枚。制作方法:先将板蓝根洗净切片后与洗净的红枣同人沙锅,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煮 30 分钟,取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气养血。适宜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用法用量:每日早晚2次分服。
春季过敏如何调养?试试6款中医食疗方
春天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过敏原,做好个人防护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或缓解过敏发作?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赵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食疗自古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一般的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等可以通过适当服用以下粥、汤来调理。(来源:人民网)
中草药科普——半夏
别称:旱半夏、地文、水玉(《神农本草经》)、羊眼半夏(《新修本草》)、大叶半夏、小叶半夏。1.集解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入药首载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半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中描述“生微丘,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华圆上。”宋代《图经本草》云“根下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增加了对地下用药部位的描述和用药标准。为了区分水半夏和掌叶半夏,称正品半夏为“旱半夏”。被称为“祁州四绝”之一的“蝉翼清夏”,薄如蝉翼,轻似雪花。我国半夏药材的主要产地在不断的变迁,很多半夏传统产区已难以生产药材,同时新的产区不断涌现。河北非传统产区由于近10年来发展了适宜栽培的柳叶型栽培种,半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国野生半夏蕴藏量约为1340万kg,其中河北易县蕴藏量为10万kg。目前,半夏总体生产现状是野生资源匮乏,应对半夏野生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长期大量生产的优质半夏种质,满足市场用药需求。市场多数半夏药材掺杂虎掌南星,国家药监局发布《半夏药材及饮片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生半夏中水脉动酸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通过鉴定特证成分“水麦冬酸”,可鉴别出掺伪比5%以上的半夏和虎掌南星。正品半夏在栽培过程中有时因受外伤形成因愈伤组织也会形成类似虎掌南星的不规则小侧芽。图1 野生半夏图2 半夏生境图3 半夏原植物图4 半夏药用部位图5生半夏2.性味功能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法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 辛,温。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3.配伍禁忌半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食疗参考:1.半夏棋子粥原料:半夏(二钱,汤洗七遍,去滑),干姜(一钱,炮裂),白面(三两),鸡子白(一枚)。制作方法:上件药,捣罗为末,与面及鸡子白相和,溲切作棋子,熟煮,别用熟水淘过,空腹食之。功能主治:治脾胃气弱,痰哕呕吐,下不饮食。
中草药科普——北豆根
别称: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南药《药材学》)、野豆根(《河北中草药》)1.集解北豆根始载于《中国药植志》,北豆根一名始见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有北方的山豆根之意。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功效相似,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区,北方之前作山豆根用。但是有临床治疗文献指出,北豆根与山豆根不能混用。《中国药典》自1985年版将北豆根与山豆根分别列出,是非常有必要的。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茎,河北各地均有野生,多自产自销。图1 野生蝙蝠葛图2 蝙蝠葛原植物图3 北豆根饮片2.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3.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禁用。本品有小毒,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中毒。食疗参考:1.治秃疮原料:北豆根30 g,白糖适量,鸡蛋。制作方法:北豆根30 g,白糖适量,共研末,用鸡蛋捣成膏,敷患处。功能主治:治秃疮。
中草药科普——北苍术
别称:山蓟(《神农本草经》)、山连(《名医别录》)、山精(《抱朴子》)。1.集解宋代以前本草无苍术一名,《神农本草经》收载术,列为上品。及至宋代《本草衍义》将术明确分作苍术与白术,并谓“苍术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本草纲目》中将苍术与白术分条记述,并提到:“术有赤白二中,主治虽近,而性味止发不同。”由此可见,宋代以后将苍术与白术在临床上分别应用。《中药志》记载“北苍术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指出北苍术主要分布于河北承德。截至2019年,河北省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县北苍术良种繁育基地共有13个,面积达到4000亩并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地理标志认证。图1 栽培北苍术图2 野生北苍术生境图3 北苍术原植物图4 北苍术药用部位图5 苍术图6 麸炒苍术2.性味功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食疗参考:1.苍术冬瓜祛湿汤原料:苍术15克,泽泻15克,冬瓜2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片、盐、鸡精各适量。制作方法:首先将苍术、泽泻洗净。冬瓜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随后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猪瘦肉,焯去血水。最后将苍术、泽泻、冬瓜、猪瘦肉、生姜片一起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煲沸后,用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功能主治:健脾燥湿,散寒解表。2.神术汤原料:麸炒苍术、防风各30克,甘草15克,生姜、葱白各6克。制作方法:将以上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功能主治:主治外感风寒。用法用量:一日内分2次温服。

供应信息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杜仲 1毫米片 锁老板 181****8277 协商
  • 急性子 刘老板 136****6365 45
  • 赤芍 崔老板 181****9994 协商
  • 白芍 崔老板 181****9994 协商
  • 北五味子 王老板 139****0903 协商
  • 鸡血藤 张老板 136****8921 协商
  • 水蛭 选,0.4筛长1-1.5cm,宽0.5-2cm 王老板 137****1502 协商
  • 龙齿 选,不规则的碎块,干净无土,0.2筛子 王老板 137****1502 协商
  • 理枣仁 选,0.2筛,干净无壳 王老板 151****0587 协商
  • 理枣仁 选,0.2筛,干净无壳 李老板 151****0587 协商
  • 马齿苋 选,吸尘过0.1筛 无杂 李老板 151****0587 协商
  • 黄连片 选,干净无杂,过0.2筛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续断片 选0.6,刀工整齐,过正0.6筛子,无芦头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蛤壳 选,干净无杂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百合 选,1.0筛子,色白,片大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丹参 4号筛片 李老板 130****3388 协商
  • 蒲公英 前期 雷老板 133****8678 协商
  • 猫爪草 杜老板 166****2494 协商
  • 猫爪草 杜老板 166****2494 190
  • 白鲜皮 大选 李老板 136****8938 协商
  • 菱角 张老板 186****1940 协商
  • 天葵草 张老板 186****1940 协商
  • 地榆 颗粒 李老板 139****1705 协商
  • 金丝皇菊 李老板 139****1705 协商
  • 高良姜 李老板 139****1705 协商
  • 栀子 后期货 王老板 159****9039 协商
  • 狗脊 魏老板 189****2976 协商
  • 骨碎补 姜老板 199****9998 协商
  • 骨碎补 姜老板 199****9998 协商
  • 黄芩 蒋老板 159****2959 协商
  • 土栾儿 蒋老板 159****2959 协商
  • 土栾儿 各种规格 蒋老板 159****2959 协商
  • 土栾儿 蒋老板 159****2959 协商
  • 远志 三四五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远志 二三四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远志 各种规格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远志 投料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远志 节子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远志 侯老板 187****3766 协商
  • 片姜黄 张老板 184****1690 协商
  • 姜黄 张老板 184****1690 协商
  • 姜黄 张老板 184****1690 协商
  • 桔梗 修老板 187****2521 协商
  • 黄精个 裴老板 139****1613 协商
  • 刺梨 各种规格 安老板 183****2324 协商
  • 垂盆草 各种规格 安老板 183****2324 协商
  • 黄芪 颗粒 史老板 152****3450 协商
  • 桑黄 史老板 152****3450 协商
  • 沙棘 原浆 马老板 159****7712 协商
  • 沙棘 马老板 159****7712 协商

求购信息

  •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
  • 百合 选,1.0筛子,色白,片大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蛤壳 选,干净无杂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续断片 选0.6,刀工整齐,过正0.6筛子,无芦头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黄连片 选,干净无杂,过0.2筛 贾老板 139****6780 协商
  • 马齿苋 选,吸尘过0.1筛 无杂 李老板 151****0587 协商
  • 理枣仁 选,0.2筛,干净无壳 李老板 151****0587 协商
  • 理枣仁 选,0.2筛,干净无壳 王老板 151****0587 协商
  • 龙齿 选,不规则的碎块,干净无土,0.2筛子 王老板 137****1502 协商
  • 水蛭 选,0.4筛长1-1.5cm,宽0.5-2cm 王老板 137****1502 协商
  • 燕子掌 干货 周老板 152****3218 协商
  • 茜草个子 吕老板 158****3762 协商
  • 杜仲 李老板 135****6739 协商
  • 射干 各种规格 张老板 136****9076 20
  • 怀牛膝 各种规格 曹老板 177****5210 25
  • 旱半夏 各种规格 刘老板 151****2629 45
  • 鲜知母 吕老板 139****2709 协商
  • 山茱萸 精选 杨老板 159****8339 协商
  • 当归 归头片 杨老板 159****8339 协商
  • 骨碎补 彭老板 139****8404 60
  • 银柴胡 野生 陈老板 130****1885 200
  • 银柴胡 野生 陈老板 130****1885 200

品种分析

家种苍术低价还能走多远
苍术商品分三大类,茅苍术又名南苍术;北苍术;关苍术又名白苍术,朝鲜、南韩,日本称之为白术。 1、苍术,断面有朱砂点。主产于黄河以南,江苏茅山是它的道地产区,所以叫茅苍术。江苏、安徽、四川、湖北、江西、河南、山东,主产于江苏句容、江宁、南京城郊及金坛、溧阳、溧水、丹徒;安徽滁州市;浙江寿昌(建德市);重庆巫山;河南三门峡、灵宝、卢氏、陕州区、渑池等。 2、苍术,断面有雄黄点。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东北三省。内蒙古的东三盟有大片野生的苍术,主要集中在赤峰、哲盟、兴安盟。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京、天津,主产于黑龙江龙江、讷河、杜蒙、甘南、林甸、依安、富裕、泰来、齐齐哈尔;辽宁朝阳、建平、凌原;河北玉田、遵化、宣化;河南信阳、新县;山东崂山、淄川、北京怀柔;天津蓟州区;山西沁源、晋城、长治;河南林县、辉县等。 3、关苍术,断面白粉渣,没有油点。为地方习用品,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主产于黑龙江伊春、北安、黑河、佳木斯、桦川;辽宁本溪、新滨、桓仁、宽甸。朝鲜苍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图示:家种苍术近三年历史价格 本文重点介绍北苍术的行情走势变化,北苍术按规格分为光统和半撞皮货,每公斤价格差40元左右。 近十几年来苍术价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以前价格还在10元(半撞皮,下同)以内运行,2009年底价格已涨至23元左右,2010年9-10月涨至27-28元,2011-2013年上半年价格在25-28元上下运行两年半,2013年下半年已涨至36-38元。2014-2016年8月苍术价格在40-45元上下反复涨涨落落,2016年9月突然发力上升至55元,到年底涨至68元左右。 2017年苍术价格基本稳定在68-70元,2018年从80元升至100元左右,2019年小幅回落至95元,2020年在105-115元上下浮动,2021年加速上升至155-160元,进入2022年小幅回落至145元左右。 自2014年苍术从上一年的28元涨至40元,近几年又不断高升。虽然在价格上涨途中出现几次小幅回调,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苍术价格逐渐高升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家种尚未大面积发展起来。因为家种需生长3-4年,投资成本又高,不能被更多的药农接受,但是,随着苍术价格的高升,家种苍术也在逐年扩大,这是近两年价格下滑的主要因素。 苍术是野生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年需要量较大。市场销售主要按光苍术、毛苍术和苍术片。苍术资源量丰富,正常年景采收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要,但由于无序的采挖造成有些地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沙化情况突出,国家近几年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增强,东北、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资源保护政策,乱采乱挖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市场供应也因此紧张。 近几年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行情波动也比以前频繁。苍术片、制苍术常用于中医院的临床配方,而中药厂主要购买原药材进行投料,是市场走动最频繁的野生品种之一。药典中含有苍术中成药有妙丸、九圣散、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颗粒、三妙丸、小儿百寿丸、午时茶颗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如意金黄散、妙济丸、纯阳正气丸、国公酒、狗皮膏、前列舒丸、祛风舒筋丸、痧药、藿香正气口服液、越鞠丸等。在今年"非典"蔓延时期,苍术为预防配方中的主要用药。 自2020年家种苍术在东北三省得大面积种植,辽宁凤城、吉林通化、黑龙江尚志及内蒙赤峰,呼伦贝尔等地,少则百亩,多则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种植,主要以包地大户和地方政府扶持农户种植为主。 苍术经过4年的大面积盲目扩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自2024年价格便步入下滑通道,目前家种朱砂点货35元(包检),白茬货25上下。 苍术种植亩投入1万左右,按照目前价格出售,有的种植户已亏本赔钱,种植积极性降低。该品在地可采挖面积仍不小,预计,低价行情将持续一段时间。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药市动态

中药材六大落价品种
甘草(58丁),2023年48元,目前18元。 2023年甘草从多年低价中走出,在多商积极参与下,不到半年内从35元涨至48元。由于甘草短期内价格涨幅大,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回落至30元左右。 甘草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扩大,而且生长两年便采挖出来,冲击了市场行情,进入2024年在实际消化中稳步下滑,从30元跌至25元左右。 受甘草涨价刺激,进口货源增加,有货者看不到涨价希望,纷纷降低价格出售,导致价格一落再落,目前市场要价18元左右。 甘草价格的下滑,包地种植户基本无利润,甚至亏本。甘草价格已跌至近几年新低,如价格持续低落,种植面积将减少,为后市涨价奠定基础。 白芷,2023年37元,目前8.5元。 2021年白芷从7.5元涨至16-18元,2022年从16元跌至12-13元,年底突然发力涨至26元,2023年从26元一路高升至37元,到年底回落至24元左右, 受白芷涨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新产区扩种面积较大,2024年价格进入下滑通道,从20元以上逐渐跌至9元左右,目前市场价8.5元。 由于白芷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过剩,价格回落实属正常。 苦杏仁,2023年40元,目前24元。 2018年苦杏仁从18元涨至32元,2019年上半年涨至38元,下半年下滑至26-29元,2020-2021年价格在30元上下浮动,2022年从34元下滑至25元,年底回升至31元,2023年从31元涨至44元,2024年从40元以上逐渐跌落至24-25元,目前市场24元左右。如果苦杏仁没有减产利好,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回升空间。 山桃仁,2023年62元,目前38元。 2023年山桃仁从多年低价中爬升,从39元涨至62元,涨价的原因是受灾减产。随着山桃仁产新结束,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不升反落,2024年从50元以上逐渐跌至38-39元。 也许山桃仁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一旦有利好出现,可能会震荡回升。 图示:紫苏叶(单面紫) 紫苏叶(双面紫),2023年90元,目前17元。 2022年苏叶从30元涨至65元,2023年春高升至90元,创有史以来天价,下半年价格跌至20元左右。2024年在18元上下徘徊一年,目前市场价17元。 也许紫苏叶价格再落空间不大,但是,由于高价期间遗留的库存有待消化,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紫菀(水洗片),2023年110元,目前15元。 2022年紫菀从20元涨至25-26元,2023年春季高升至75元左右,到9月高升至110元,年底新货上市价格回落至75元,2024年4月从75元回升至100元左右。 紫菀经历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2024年冬季产新后价格飞速下滑,到年底落至15元左右,目前市场价15元。 紫菀生产严重过剩,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较大。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七大跌价品种
酸枣仁(98货),2023年1050元,目前520元。 持续三年多高价的酸枣仁,于2024年产新后逐渐跌落下来。酸枣仁在没有自然灾害减产的情况下,短期内价格很难有大的上升空间。 水蛭,2022年1950元,目前740元。 受2020-2023年水蛭高价刺激,产量增加不少,加上市场实际需求减少,导致价格大幅下滑。也许水蛭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显动力不足。 生地,2021-2022年50元,目前10元。 持续近三年高价的生地,于2024年产新后价格稳步跌落。即使生地种植面积减少,因可供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上扬也阻力较大。 独活,2019-2020年涨至30-40元,目前15元。 尽管2024年独活价格不高,但是,种植面积没有真正减少,加上高价期间遗留的库存,致使价格上升动力不足。 红花(新疆),2021年185元,目前110元。 2020年红花从105元涨至150元,2021年155元涨至185元,2022年从180元跌至160元,2023年从150元跌至130元。 对于红花种植户来说,130元以上价格收益不错,种植积极性不减,2024年价格价格继续下滑,从115元跌至95元左右。虽然2024年新疆产区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云南产区种植面积仍大,而且甘肃、河南、山东等次产区种植面积不小,总共产量依然较大。 即使2025年新疆红花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但是,由于云南种植面积不减,加上库存,短期内价格回升仍有压力。 防风(家),2023年65元,目前14元。 2021年防风从14元涨至28-30元,2022年从28元涨至45元,2023年高升至60元,而且高价持续到产新前。 由于防风价格高升,药农收益高,点燃药农种植积极性,2023年产新后价格从60元跌至24元,2024年种植面积不减,价格在22元左右坚持到产新,产新后价格回落至18元,进入2025年随新货陆续上市,价格继续下滑,目前市场价14元左右。也许短期内防风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价格上涨也是有较大压力。 北沙参,2023年45元,目前25元。 2021年北沙参从22元涨至35元,2022年从35元小幅回落至30元,2023年从30元涨至45元,2024年从42元逐渐下滑至28元左右。 北沙参生长周期为一年,受近几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也许短期内价格下滑空间不大,但是,价格回升也是有不小压力。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七大跌价品种
川芎,2021年的45元,目前18元。 2020年川芎从低价4年中走出,当年从16元涨至20元,进入2021年继续高升,从24.5元涨至45元左右,2022年从40元以上逐渐下滑至32-33元,2023年从33元跌至22元,2024年到目前价格在18元上下波动。 由于川芎经历了三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扩种,自2023年生产出现过剩,2024年产量依然较大。川芎种植面积没有真正减少,而且库存较大,短期内价格回升依然有较大压力。 图示:泽泻(片) 泽泻,2021年的46元,目前13元。 2020年泽泻从14元涨至18元,2021年从18元涨至44元,产新后回落至38元,2022年在26-28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到年底新后上市下滑至21元,2023年从20元逐渐跌至16元,2024年在15元左右运行一年,目前稳定在14元上下。 泽泻在过去几年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遗留下不少库存。泽泻低价不到两年,需要调减种植,消化库存,才能迎来新一轮涨价行情。 牛蒡子,2023年42元,目前16元。 2021年牛蒡子从长达7年低价中走出,从15元涨至22元,2022年在21-22元徘徊一年,2023年6月高升至40元左右,8月进一步涨至42元,创有史以来天价,年底跌至26元,2024年从26元逐渐下滑至17元,目前价格16元左右。 牛蒡子价格的上涨,刺激药农扩大种植面积,尤其2023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导致生产过剩。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也许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没有新的利好出现,价格回升也是动力不足,大涨更是水中望月。 高良姜,2023年51元,目前16元。 2020年高良姜从8年多低价中爬升,当年从11.5元涨至17元,2021年从17元涨至25-26元,2022年从26元涨至37-38元,2023年从36元飙升至51元,2024年初价格下滑至42元,下半年继续下滑,到年底跌至20-22元。 高良姜价格的上涨,调动药农种植积极性,自2022年种植面积扩大,今后几年采挖面积将逐年增加,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全瓜蒌,2022年85元,目前25元。 2021年瓜蒌从14元涨至30元,2022年从30元高升至85元,创历史新高。2023年瓜蒌在50元左右徘徊近一年,2024年从40元跌至28-25元,目前在25元上下浮动。 瓜蒌经历了三年高价,种植得到大面积发展,而且,出现了不少新产区。瓜蒌已产能过剩,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回升空间。 图示:天花粉(片) 天花粉(小),2023年60元,目前17元。 2021年天花粉从19元涨至30元,涨价前2020年14元,2022年又从30元涨至38元,2023年从38元一路飙升至60元。天花粉价格的高升大大刺激药农种植热情,2023年新扩种面积较大,产新后价格从60元回落至40元,2024年从40元跌至34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产新后价格下滑至26-23元。 也许天花粉短期内价格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已出现生产过剩,价格回升也有较大压力。 图示:怀牛膝(片) 怀牛膝(平条),2022年的40元,目前17元。 2021年怀牛膝从15元高升至35元,2022年从35元涨至40元,2023年在30元上下徘徊一年,2024年从30元跌至22元。 怀牛膝持续了近三年高价,激发药农种植积极性,新扩种面积较大,尤其内蒙产区扩种明显。目前怀牛膝供应货源充足,即使2025年种植面积减少,短期内价格大升也动力不足。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六大崩盘品种
自2024年下半年,药市大盘进入下滑通道,掉价的药材纷至沓来,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又似百米高台跳水,让高价持货者措手不及。有的品种已经崩盘,在趋势面前,大户也无力回天。那么,近两年来都有哪些药材已经或面临崩盘。 款冬花,2024年450元,目前90元。 2024年款冬花价格高升至450元(统),选货达到800元以上高价,如今,该品统货价格跌至90元左右,选货115元。 款冬花之所以价格大幅下滑,主要是过去三年连续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盲目扩种,不但主产区扩种,而且,出现了不少新产区包地大户大规模扩种。 款冬花这轮高价前在50元上下徘徊近三年时间,下一轮涨价周期是否也要经历三年多低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寻,不要轻易打破周期变化,逆势而行,只能适得其反。 紫菀(安徽产水洗片),2023-2024年100-110元,目前22-23元。 2023年紫菀涨价前价格长期在20元以下运行,2023年从50元逐渐高升至110元,当年冬季产新后短暂回落至75元,2024年又回升至百元高价,种植户亩收入多达4万元以上,高收益极大激发了药农种植积极性,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空前,而且,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新扩种了不少面积。 紫菀生产已严重过剩,而且,按目前价格药农仍有种植积极性,也许后市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由于供应货源充足,而且,种植面积不少,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回升空间。 连翘(青水煮),2023年春240元,目前63元。 近两年来价格跌幅最大的品种,青翘也算是名列前茅。虽然过去几年青翘都有受灾减产利好,但是,没有了2022年疫情大背景利好,也难聚齐当时的人气。 仅有天时,没有了地利与人和,一切的愿望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在趋势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顺势而为,才是智者的选择。 甘草,2023年48元(58丁),目前19元。 甘草从48元跌至30元,还有回升的希望,当价格跌至25元时,有货者已开始恐慌抛货,如今,跌破了20元,有货者彻底崩溃,不再抱有幻想。在真实的行情面前不得不认价了,甘草真崩盘了!这就是行情,当涨价时眼前看到的都是鲜花和彩旗,掉价时一切利好都成了利空。 甘草市场需求巨大,生产恢复2-3年,目前价格种植户已无多大利润,甚至亏本,种植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暂时不要打扰甘草,让其在低价再沉睡一段时间。只有低价减种面积,而且连续要有连续2-3年的减种,才能迎来下一轮涨价周期。 车前子,当2022年车前子从110元跌至50元时,有不少人以为会止落回升,跌到35元时仍有人坚信会出现一波反弹行情,如今价格跌至23元左右,大家心里防线彻底崩塌了。 2020年车前子涨价前价格长期在17-20元上下波动,2021年突破30元直奔70元高价,2022年初高升至90元,产新前飙升至110元高价,成为当时药市上空一颗耀眼的明星。 2022年车前子产新后价格一度回落至50元后,很快又反弹至80-88元,种植户均获得了较高的收益,2023年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新后价格从60元以上逐渐跌至26元左右,2024年产新后产区传出有减产利好,有不少药商视价低积极买进,拉动价格从26元涨至29-31元。进入实际消化后,终因供应货源充足,从30元价格跌至23-24元。 一个经历三年多高价,生长周期只有一年的品种,不经过3-4年的低价,难有大的涨价机会。 高良姜,2023年51元,目前16元。 2020年高良姜结束长达9年低价,从11.5元涨至17元,2021年从17元涨至25-26元,2022年从26元涨至37-38元,2023年加速上扬,从36元一路高歌猛进,到9月高升至51元,11月回落至44元,2024年从40元以上一路下滑至20-22元。 当高良姜涨至50元高价时,有货者期盼更高的价格到来,谁知高价维持不到两月,就跌落下来,跌到40元时,有货者不甘心卖货,当价格跌至35元时,更不愿意出手,跌到25元时有人开始动摇,但是,大货已无人接收,少数有货者更不愿亏钱出售,如今,价格跌至16元时,有货者以14元的价格认价卖了。 高良姜经历了4年高价,生产已恢复,迎来了新一轮低价周期,即使短期内价格出现反弹也难以长久,反弹只能调动药农种植积极性,继续扩大种植,延长低价周期。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这些药材又涨啦
红花,目前云南产地进入大量产新,有不少商家视价低积极买进,拉动价格稳步上升,产地统货价格在105元左右;市场净货价格在110元上下,质次货100元,今年新疆种植面积值得关注! 麦冬,麦冬迎着产新价格强劲上扬,近日市场四川产统货130元,山东产统货110元左右,湖北产统货100元。 该品四川和山东两产区均有少数面积单产减产利好,而且市场经营户和产地加工户手中陈货少,多趁产新补货,加上少数人积极参与买货。 近几年麦冬价格居高不下,总体种植面积扩大,购货者还是谨慎对待。 浙贝母,近期产地交易活跃,价格稳步攀升,目前市场无硫个子售价100元,统货饮片175元。 该品涨价没有多大利好,有较高的人气在推动,有货者应谨慎把握。 黑胡椒,近期黑胡椒依然是多商关注的热点,价格稳中有升,目前市场原包统货要价49元,而且有货者惜售,大货不好组织。越南产区价格高于国内,5量8货49.05元,6量货49.9元。 该品今年国外多个产区均有减产利好,市场需求强劲,多商继续看好后市。 益智仁,经过一段实际消化后,近日价格继续高升,统货多售价88-90元。 该品高价期间种植植株逐渐老化,今后几年产量不大,生产恢复需4-5年,后市行情仍有想象空间。 八角茴香,今年春果有减产利好,有商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小幅上扬,目前市场大红足干货32-33元,碎掰25元左右。 该品受2020-2022年高价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小涨幅度有限,大涨时机不到。 孜然,受印度孜然期货涨价拉动,国内价格也小幅上扬,目前国产统货25元。 该品受过去两年高价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扬空间有限。 干姜,近期干姜因出口增加,拉动价格小幅上扬,目前市场统片21-22元。 该品国内库存薄弱,预计,短期内仍有望在高价运行。 板蓝根,近期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小幅上扬,目前市场统货因产地质量不等售价7.5-8元。 该品2024年种植面积较大,导致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包地大户多赔钱,预计,后市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这些药材又掉价啦
胖大海,目前正值春果产新,有货者积极抛售陈货,导致价格稳中有落,圆果从160元跌至130元,长果从190元跌至180元。 该品2022年圆果从60元涨至85元,长果从85元涨至110元,2023年圆果从120元飙升至270元,长果从145元高升至290元。 2024年上半年长果涨至300元左右,圆果攀升至280元。 该品主产国外,有结果大小年,过去两年逢挂果小年,导致价格大涨。目前胖大海价格下滑,受产新及有货者恐慌抛货所致。胖大海后市价格能否止落转稳,需看新货产量大小。 黄芩,近期黄芩价格跌幅较大,山西产个子从前期的35元下滑至27元左右,过4个筛饮片从50元跌至38元。 虽然2024年黄芩有受灾减产利好,但是,由于库存有量,加上市场人气已散,有货者信心动摇,争先卖货者多,导致利好无力支撑。       黄芩生产已恢复,今后两年采挖面积大,价格回升有压力。 当归,近期甘肃产地大货成交量少,价格稳中显疲,药厂货成交价38-42元,小条售价44-48元,中条50-58元,大条60-68元。 该品2021年从23元起步上扬,不到一年时间涨至38元,2022年从38元涨至56元,2023年继续高歌猛进,半年内从56元高升至160元左右。2024年当归从110元下滑至75元,目前价格55元。 当归经历了三年多高价,生产得到大面积恢复,目前价格药农种植积极性依然较大,预计,后市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生地,在新陈货源量大双重压力下,自去年产新生地价格一路走低,目前统货已从去年产新前的15元下滑至10元左右。 生地经历了三年多高价,药农种植积极性高,不但主产区扩大了面积,而且,新产区新扩种面积也不小,导致生产严重过剩。也许生地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知母,自去年冬季产新价格稳中有落,目前亳州产区长片已从去年产新前的20元跌至10-11元,质量稍差的9元左右。 该品2021年从10元涨至20-21元,2022年涨至25-26元,2023年春季最高涨至49元,2024年在30元上下徘徊近一年。 由于知母经历了三年多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生产已恢复,库存有量,2-3年内难有大的回升机会。 重楼,重楼在经历长达12年高价后,于2022年从400元以上跌至240元,2023年春夏跌至160-190元,后来又反弹至230-240元,2024年从200元逐渐跌至155元左右,目前价格110元。 重楼生长周期5-6年,在前几年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目前在地面积仍不小,预计,短期内仍有望在低价运行。 远志,2023年远志在不到一年内从110元涨至220-230元,2024年从220元进一步高升至270元,目前小幅回落至230元左右。 远志生长周期为三年,受高价刺激,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到2026年采挖面积增加,有货者应谨慎把握卖货机会。 白茅根,原系野生,近几年家种面积发展较大,家种主产河北安国,定州一带。 土鳖虫,2019年土鳖虫从长达7年低价中爬升,当年从35元涨至45元,2020年在45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到年底发力涨至52元,2021年从52元一路高升至110元,2022年从110元进一步高升至125元,2023年从125元下滑至75元,2024年在75-80元上下运行一年。 受土鳖虫连续4年多高价刺激,养殖户多扩大了养殖规模。土鳖虫已步入低价周期,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白茅根,2017-2018年涨至20-21元,2019-2020年在18元上下徘徊两年,2021年从18元跌至11元,2022年小幅回升至14-15元,2023年从16元涨至20-22元,2024年从20元回落至17元,目前市场价格下滑至11元左右。 白茅根好种易管,单产产量高,生长周期短,15元以上价格种植积极性高。按照目前白茅根价格,药农收益不高,只是在粮食作物普遍偏低的对比下,多数药农还是选择种植白茅根。由此,判断白茅根短期内难有大的涨价空间。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中药材今日视点(第221期-2025年-4月)
涨势:黑胡椒——越南胡椒产新进入后期,今年有减产利好,价格继续小幅上扬,原包货多售价49.5-50元。 该品多年低价,近两年全球产量均减产,库存在实际消化中逐渐显少,后市行情仍为多商看好。 郑智文整理  2025-4-1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
近几年多数药材经历了大涨大落,而且,价格涨得越高,跌的幅度越大。那么,近几年都有哪些品种价格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当归(草把个),2023年涨至160元,目前55元。 2021年当归结束三年低价,从23元涨至38元,2022年从38元涨至56元,2023年从56元高升至160元,产新后跌至100元左右,高价持续到2024年上半年,进入下半年逐渐下滑至75元上下,目前价格55元。 当归连续三年多高价,大大激发药农种植积极性,产能出现过剩,预计,后市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党参(中条),2023年190元,目前95元。 党参价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受过去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党参真正的低价并未到来,后市价格仍有继续下滑趋势。 射干,2023年220元(饮片),目前35元。 2021年射干从6年多低价中走出,一年内从33-35元涨至65元,2022年从65元涨至145元,2023年上半年高升至245元左右,下半年跌至200元以内,2024年从120元逐渐下滑至55元。 射干生长周期为3年,2022-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2024年采挖面积大,导致价格飞速下滑。虽然射干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今后两年射干采挖面积依然不小,短期内价格回升也压力山大。 车前子,2022年的110元,目前24元。 2020年底车前子从5年低价中爬升,从22元涨至30元,2021年从31元涨至70元,2022年产新前4月高升至110元,产新后价格回落至50元左右,后来回升至85-88元,年底下滑至55元上下。2023年春季车前子小幅回升至57-60元,产新后价格下滑至37-40元,9月后又跌至26元左右。 车前子经历了两年多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不但主产区扩大了面积,而且,新产区扩种面积也不小。2023年车前子已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从60元跌至26元左右。虽然2024年车前子有减产利好,但是,由于总产量大,加上库存,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稳步下滑。 车前子刚进入低价周期,只有调减种植,消化库存,才能迎来新一轮涨价行情。 沙苑子,2023年320元,目前45元。 2021年沙苑子因遭遇水灾而涨价,从43元涨至90元左右。由于2021年沙苑子受灾严重,经过2022年实际消化后,陈货越来越少,到年底加速上扬至150元左右。进入2023年沙苑子价格继续高升,从150元飙升至320元上下。 受沙苑子高价刺激,2023年种植面积扩大,年底价格从300元以上暴跌至55元左右。由于沙苑子价格跌幅较大,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2024年从50元反弹至110-120元。 由于沙苑子生产过剩,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压力。 连翘(青水煮),2022-2023年245-260元,目前65元。 2021年青翘突破百元高价,2022年从120元高升至245元,2023年在200元以上运行近一年,2024年从185元逐渐跌至75元,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目前市场价65元左右。 青翘经历了三年多高价,既有连续多年受灾减产利好,疫情起到了最大推动作用。青翘高价周期已走完,如果没有受灾减产等新的利好出现,后市价格仍有下滑空间。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麦冬反弹为哪般——山东曹县麦冬产新报道
正值产新的麦冬,突然反弹上涨,四川产统货从100元反弹至130元,山东产统货从75-80元反弹至100元左右。麦冬价格为何出现反弹,为此,药通网产地万里行于近日到山东产地曹县进行实地考察。 山东省曹县麦冬种植历史已有三十多年,主要集中在安蔡楼镇及周边乡镇。安蔡楼镇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和大豆。 当我们的车辆进入安蔡楼地界,便可看到碧绿的麦田之间生长的麦冬地块,因麦冬已进入采收期,植株叶片发黄,与正茁壮成长的绿油油的麦苗形成鲜明对比,一眼就看出哪是小麦,哪是麦冬。 车辆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百分九十的是麦田,偶尔能看到一块麦冬地块。远远地看见有几个村民在采挖麦冬,我们把车子停在路边,步行走过去了解情况。 药通网:老乡,你家种植了几亩麦冬? 药农:种植2亩。 药通网:目前鲜货卖啥价? 药农:10-11元/市斤。 药通网:一亩能产多少鲜货? 药农:一般可产3000市斤。 药通网:最高亩产多少? 药农:4000-5000市斤。 药通网:一亩种植成本多少? 药农:4000元左右。 药通网:一亩利润不小。 药农:按照今年价格,一亩收入30000元以上。 药通网:听说去年秋季下大雨,有不少麦冬受淹,产量不高,有这种情况吗? 药农:有,有不少低洼地块,积水时间长,基本上都没结果。 药通网:可打算继续种植了? 药农:种。 药通网:收益这么高,为啥不多种植几亩呢? 药农:地少,轮作不过来。 药通网:能不能重茬? 药农:可以连续种植三年,等轮作其他农作物6年,才可种植。 药通网:一亩地栽种多少苗? 药农:1万到1.2万棵。 药通网:今年麦冬苗啥价? 药农:5毛/公斤。 药通网:一亩麦冬苗可以移栽几亩? 药农:一般可移栽3-4亩。 药通网:你们想继续种植,又不能重茬,咋办呢? 药农:到周边乡镇包地种植。 药通网:咱们当地麦冬产新结束多少时间? 药农:差不多得15-20天,种植面积多的,可采挖到4月中下旬。 我们又到麦冬收购加工户了解收购和加工情况。据收购商高创介绍,今年由于麦冬有不少地块去年受水灾减产,当地收购商多争相抢收鲜果,把价格从产新初期的6-8元/市斤抬高至10-11元。 2024年山东产区麦冬总产量大约有1200吨,2025年到产新前基本没有多少库存。今年山东产区麦冬总产量不好估计,因为在周边新发展不少面积,只有等产新结束才能明朗。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八大热点品种
黑胡椒,虽然近期黑胡椒价格转稳,但是,仍是多商关注的热点。 2017年黑胡椒从上一轮高价跌落,已在低价运行长达7年之久,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逐渐进入老化,生长期间的干旱天气也是影响产量和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年上半年黑胡椒在受灾减产利好中一路飙升,短期内价格从27元高升至62元左右。由于黑胡椒涨速过快,低价库存开始抛出,冲击价格快速回落下来,最低价落至41元左右,凡在50元以上买货者几乎全线套牢,目前48元上下震荡。 黑胡椒已结束多年低价,进入上升通道,只是在涨价过程中受库存拖累,仍会出现涨涨停停,甚至小幅回落现象。总之,黑胡椒未来仍有上升趋势,涨幅大小要看利好力度有多大及市场人气高低。 益智仁,目前益智仁依然高烧不退,价格突破80元大关,统货多售价83-84元,持货商惜售。 该品2018年从上一轮高价跌落,已在低价近6年,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逐渐老化,今后几年产量难有增加,后市行情仍为多商看好。 砂仁(进口),2024年以来进口砂仁价格涨涨落落,落落涨涨,引起不少商家关注。 该品2010-2013年曾两次涨至90元以上,2017年从70元以上价格跌落至50元左右,2018年继续走低,到年底落至36元上下,2019年跌至33-34元,2020年下滑至28元,2021年小幅回升至30元,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19-21元,2023年从20元回升至25-26元,2024年上半年从26元涨至44元,11月又回落至30元左右,近期回升至38元上下。 进口砂仁植株已开始老化,今后几年产量不大,后市行情仍有想象空间。 白芍,虽然近期白芍行情不温不火,但是,依然是多商关注的热点品种之一。 白芍最大的利好就是未来两年内采挖面积不大,需要靠库存补充实际需求。一旦白芍库存得到良好消化,后市价格还会有回升空间。 板蓝根,板蓝根价格低落,引起不少商家关注,并有商视价低悄然买进,目前市场统货7.2-7.5元。 该品价格走低,主要是生产严重过剩。也许板蓝根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由于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较大。 牡丹皮,虽然目前牡丹皮价格不低,但是,仍是多商关注的热点。大家之所以对其关注度不减,主要是未来3年,甚至4年内采挖面积不大,需要大量的库存补充。 牡丹皮生产恢复慢,等库存减少,价格有望再次启动。 麦冬,正值产新的麦冬,价格强劲反弹,仍受不少商家关注。 麦冬经历了三年多高价,种植得到大面积恢复,价格下滑已无悬念,大家之所以关注,主要是想抄底。 其实,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做反弹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很精彩,也很惊险! 草果,2017年草果涨至165元,2018年从85元跌至36元,2019-2024年5月在35-40元上下反复涨落不定,2024年5月下旬发力上扬,短时间内从38元高升至59元左右,年底回落至45元,目前市场价46元上下。 草果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育苗栽培,三至四年挂果,盛果期为三年,以后挂果逐年减少。2016-2018年草果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进入老化期,今后几年产量将逐年下降,后市行情值得继续关注,短期内需继续消化库存。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市场价格

  • 品名 规格 产地 价格 月对比 季度对比 年对比
  • 紫菀 河北 17 -15 -15 -77.33
  • 紫菀 水洗片 安徽 23 0 -8 -77
  • 紫菀 水洗片 河北 26 -3.7 -7.14 -69.41
  • 知母 圆片 安徽 12 -7.69 -25 -68.42
  • 知母 长片 安徽 10 -9.09 -33.33 -73.68
  • 知母 野生 内蒙 20 0 0 -42.85
  • 知母 圆片 河北 21 0 -12.5 -47.5
  • 黄芪 过3筛片 甘肃 21 0 0 -12.5
  • 黄芩 过4筛片 山西 32 -15.78 -36 -56.16
  • 黄芩 家种 甘肃 22 -12 -26.66 -38.88
  • 黄芩 家种 山东 25 -16.66 -34.21 -45.65
  • 黄芩 家种 山西 23 -17.85 -34.28 -48.88
  • 黄芩 山西 24 -20 -40 -52
  • 地丁 萝卜 江苏 15 0 0 -16.66
  • 地丁 紫花 陕西 8 0 -5.88 -11.11
  • 地丁 河北 6 0 -14.28 -50
  • 防风 秧播 河北 14 0 -6.66 -36.36
  • 防风 籽播 河北 16 0 0 -30.43
  • 防风 山西 16 0 0 -27.27
  • 防风 家种 东北 20 0 0 -16.66
  • 防风 安徽 12 0 -14.28 -45.45
  • 白芷 四川 16 0 0 -42.85
  • 白芷 含硫小条 安徽 6 0 0 -72.72
  • 白芷 安徽 7 0 0 -68.18
  • 白芷 安徽 12 0 0 -55.55
  • 白芷 安徽 8.5 0 0 -61.36
  • 白术 安徽 110 0 0 -45
  • 白术 浙江 110 0 -8.33 -47.61
  • 白术 浙江 95 0 -13.63 -47.22
  • 白术 安徽 85 0 -15 -51.42
  • 白术 生切片 河北 50 0 -28.57 -70.58
  • 白术 一年生 安徽 55 0 -8.33 -65.62
  • 鸡冠花 红色 较广 11 -26.66 -26.66 -45
  • 鸡冠花 白色 较广 10 -41.17 -41.17 -62.96
  • 白茅根 安徽 10 0 -28.57 -33.33
  • 白茅根 安徽 12 0 -29.41 -36.84
  • 白茅根 河北 10.5 -4.54 -38.23 -47.5
  • 威灵仙 水洗 东北 68 -2.85 -5.55 -11.68
  • 赤芍 家种 内蒙 35 -2.77 -22.22 -46.15
  • 合欢花 东北 24 0 0 0
  • 合欢花 山东 190 -9.52 -9.52 -26.92
  • 合欢花 山东 60 -14.28 -14.28 -53.84
  • 酸枣仁 进口 83 0 0 -20.95
  • 酸枣仁 净度95% 河北 490 0 2.08 -18.33
  • 酸枣仁 河北 525 -4.54 0.96 -25
  • 酸枣仁 净度98% 河北 510 -1.92 2 -21.53
  • 桑椹 安徽 12.5 0 0 -16.66
  • 桑椹 青选 较广 50 0 -3.84 78.57
  • 桑椹 较广 43 0 -4.44 65.38
  • 桑椹 黑水洗 四川 13.5 -3.57 -3.57 -20.58

价格指数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