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25-04-28 17:56:46
别称:水槐(《本经》)、菟槐(《别录》)、野槐(《纲目》)。
1.集解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载:“生山谷及田野。”未明确具体位置。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记载:“生汝南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处处有。”
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云:“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用。”其中提到河北所产苦参。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曰:“今出近道处处有。”明末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云:“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以上记述均说明历代古籍对苦参生境、分布未强调产地变迁,指出全国均有分布。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曰:“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二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如小豆子。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暴干用。”并附苦参图四幅,其中除西京苦参、邵州苦参之外,成德军苦参和秦州苦参亦与现代所用苦参形态相近。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现代《祁州中药志》中也有论述。
图1 野生苦参生境
图2 苦参药材
图3 苦参饮片
2.性味功能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食疗参考:
1.苦参鸡蛋汤
原料:苦参(10 g),鸡蛋1个。
制作方法:苦参加水煎汁,取碗,打入鸡蛋,将鸡蛋搅匀,然后将沸腾的药汁冲入鸡蛋碗里,要趁热服用。
功能主治:养心护心,安神定志,清热泻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经常食用。
用法用量:每日2次。
2.苦参红糖鸡蛋
原料:赤沙滩(60 g),苦参(60 g),鸡蛋(100 g)。
制作方法:苦参加水煎浓汁,去渣,打入鸡蛋,打散,加红糖,煮熟即可食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心护心。
用法用量: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