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25-04-10 00:05:42
别称:奈何草(《名医别录》)、胡王使者(《神农本草经》)、野丈人(《神农本草经》)
1.集解
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本草下品。《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白头翁的生长环境为“生山谷”,《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奈何草,生嵩山及田野”,对其生长环境做出了补充。梁代医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记录:“白头翁,一曰野丈人,一曰胡王使者,一曰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这与现今的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的形状是相符合的。至唐《新修本草》里则对白头翁的植物形态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臛头,正似白头翁,故名焉。”
历代本草对白头翁分布记载比较丰富。《神农本草经》曰:“生高山川谷。”《名医别录》记载:“生高山山谷及田野。”《本草经集注》载:“处处有。”《图经本草》记载:“生高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京州郡大致在今河南开封一带。而在《本草衍义》记载:“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新安”指新安郡,今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新安江流域。《本草逢原》载:“产齐鲁。”今山东一带。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记载:“生河南洛阳,界新安山中,多服此,云令人寿考。”近现代本草书籍中,徐国钧《中国药材学》,《中华本草》,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等也有详细的论述。《中国道地药材》中记载:“现时白头翁主产地北移东北、华北,苏皖地区所产已不甚有名。”综合以上古文献及现代文献考证,古文献中白头翁生于高山山谷及田野、河南开封、河南洛阳、浙江西部、山东一带,近现代文献中白头翁产地主产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
图1白头翁生境
图2白头翁原植物
图3白头翁药材
2.性味功能
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本品入大肠,专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以止泻痢,为治热毒血痢的要药,常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近年来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亦有良好的效果。
3.使用注意
虚汗泻痢禁用。
食疗参考:
1.白头翁秦皮粥
原料:白头翁15 g,秦皮12 g,黄柏10 g,黄连3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煎前4味,去渣取汁,同淘净的粳米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菌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温热服,每日早、晚各1次。
2.黄连白头翁粥
原料:白头翁50 g,黄连10 g,粳米30 g。
制作方法:将黄连、白头翁水煎,去渣取汁。粳米入锅,加清水400 ml,煮治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食。
功能主治: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
3.白头翁茶
原料:白头翁30 g。
制作方法:水煎15分钟,去渣,滤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麻疹退后、身热不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黏腻、脓血混杂等。
用法用量: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