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小程序
河北省建投中药材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
  • 中草药科普——桔梗

    别称: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僧帽花。1.集解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但书中未对其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宋《本草图经》对其形态有详细记载:“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之;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李时珍谓:“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荠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而今俗称荠苨,为甜桔梗也。”与现今使用的桔梗基本相符。明末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桔梗,如桔槔之梗,倾则仆,满则立,载上载下,其冯以枢,合入少阳少阴枢药也。”据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三四叶攒生一处,花未开时如僧帽,开时有尖瓣,不纯似牵牛花。”桔梗,功著于华盖之脏,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种植广泛。解放后,市售桔梗有北桔梗与南桔梗之分,产于河北省者称北桔梗。当代中药学文献认为北桔梗产量大,味甜,食用更佳。图1 栽培桔梗图2 桔梗生境    图3 桔梗药用部位图4 桔梗药材2.性味功能 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食疗参考:1.桔梗冬瓜汤原料:冬瓜150g,杏仁10g,桔梗9g,甘草6g,食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冬瓜洗净切成小块。锅中加入食油,油烧热后放入冬瓜块爆炒,杏仁、桔梗、甘草一并水煎。煎至冬瓜熟后,以食盐、大蒜调味,食冬瓜饮汤。功能主治:本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邪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用法用量:日常食用。2.桔梗炖猪肺原料:桔梗、紫苑、杏仁各10g,地骨皮15g,花旗参5g,猪肺2个。制作方法:将猪肺切成块状,反复用手挤压,除去泡沫,洗净放入清水中煮开,捞出放入炖盅内;将桔梗、紫苑、杏仁、花旗参、地骨皮洗净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左右,调味后即可食用。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法用量:日常食用。

    时间:2025-04-25 18:08:53

  • 中草药科普——热河黄芩

    别称:腐肠(《本经》)、条芩(《纲目》)、宿芩(陶宏景)、空芩(《别录》)。1.集解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分布记载 为“生川谷”,这与黄芩野生生境一致。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今出宜州、鄜州、径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此宜州即今湖北宜昌,鄜州即今陕西富县,泾州即今甘肃泾川县,兖州即今山东西南部。此书指出黄芩分布于湖北、陕西、甘肃、山东,即我国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北芩应指今河北一带所产黄芩。从文献记载来看,黄芩的产地显示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可以初步断定,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为黄芩产地,而河北为道地产区。现在河北黄芩以热河黄芩为道地药材,产河北长城外(旧热河地区)承德周围,兴隆、古北口、滦平、丰宁、围场等地,该路货数量大而质量优,根条坚实,空心少,色黄,向为上品。图1 栽培黄芩图2 黄芩根图3 黄芩饮片图4 酒黄芩2.性味功能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3.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食疗参考:1.黄芩凤鲚汤原料:干黄芩片9g,凤鲚200g,金银花3g,生姜片10g,料酒30g,鲜汤,食盐,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凤鲚治净,净锅内放鲜汤、生姜片、黄芩片,煮制味渗出后,加凤鲚,食盐,料酒,金银花,煮制入味,起锅放入味精即成。主治功效:清热泻火,活血止血,解毒。

    时间:2025-04-24 17:59:19

  • 中草药科普——黄精

    别称: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 、鸡头参(《得配本草》) 、戊己芝(《五符经》)、救穷草(《滇南本草》)、鹿竹(《本草纲目》)、 老虎姜(《滇南本草》)、仙人余粮(《本草图经》)1.集解 宋《救荒本草》和《图经本草》(收载有 10 幅黄精图)中曰:“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明代时“嵩山”,即现在河南省的嵩山;明代时“茅山”有两处,一处为河北省遵化县哈嘴头口,一处为江苏句容县东南一带。根据《救荒本草》和《图经本草》描述黄精形态:“叶似竹叶,或二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陶弘景描述黄精:“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该描述很明显为“轮叶”的黄精。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对黄精条描述:“黄精……救荒本草谓其苗为笔管菜,处处有之……山西产与救荒图同。”因此,结合《新华本草纲要》记载的河北遵化为黄精主产地,且如今江苏省也有黄精属植物的分布。图1  黄精生境图2  黄精原植物图3  鸡头黄精药材图4  黄精饮片2.性味功能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3.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滞气,故凡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者宜慎用。食疗参考:黄精酒原料:黄精(2000g),天门冬(去心1500g),松针(3000g),白术(2000g),枸杞(2500g)。制作方法:俱生用,纳釜中。以水三石煮之一日,去渣,以清汁浸曲,如家酝法。酒热,取清任意食之。功能主治:主除百病,延年,变须发,生齿牙,功妙无量。 用法用量:常服用。

    时间:2025-04-23 18:41:06

  • 中草药科普——祁黄芪

    别称:黄耆、戴椹(《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木耆(《新修本草》),绵黄芪、宪州黄芪(《图经》),箭芪(刘仁廉《医学集成》),条芪(《中草药学》)。1.集解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黄耆。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关于黄芪产地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生蜀郡(今四川成都及周边区域)山谷、白水(今四川甘肃的白水河区域)、汉中(今陕西汉中地区)。”黄芪的植物形态描述最早见唐《新修本草》载有“叶似羊齿或如蒺藜,独茎或从生。”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记载“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然有数种”。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黄芪在古代就存在混乱,产地不稳定,药用品种并非一种,品质各异。近现代文献记载的有正口芪等,正口芪因多经河北张家口的独石口进关集散而得名。民国时期的工业革命与科技变革使人口数量增加,出口贸易增长,黄芪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使得依靠野生来源的黄芪的产地必须增加。因此,出现了多个区域的黄芪如禹州芪,在禹州形成了中转贸易中心。禹州芪实际产于古北口外( 即今河北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区)。1927年,安国出现了专门搞黄芪加工的“黄芪邦”,他们将黄芪买来后由切片工人承包加工,加工黄芪的地方称“黄芪庄”,当时著名的黄芪庄有张家下处、刘家下处、张洛玉、中和兴等。常年加工量达到1000吨左右。“黄芪邦”为适应黄芪加工的发展,还专门成立了“黄芪研究社”。 当代随着黄芪的用量大幅度增加,野生药材难以满足实际所需,因此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并逐渐以栽培为主,河北安国是主要的栽培黄芪种植地之一。《祁州中药志》中记录“安国县生产的黄芪品质优良,且加工技艺精湛。”图1 黄芪生境图2  膜荚黄芪小叶   图3黄芪饮片            图4 炙黄芪饮片 2.性味功能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炙黄芪:甘,温。归肺、脾经。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3.使用注意本品肝温升阳,固表止汗,宜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不宜使用。食疗参考:1.黄芪鳝鱼汤原料:黄芪30g,鳝鱼300g,生姜1片(切丝),红枣5枚(去核),大蒜2只。制作方法:黄芪、红枣洗净,大蒜洗净切段,鳝鱼杀后去肠杂、洗净、斩件。起油锅放入鳝鱼、姜、盐、炒至鳝鱼半熟,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健美容颜。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消瘦疲乏等。用法用量:饮汤吃鳝鱼肉。2.黄芪粥原料:黄芪一两(细切),粳米(二合)制作方法:上以水二大盏,煎黄芪取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功能主治:治五痔下血不止。

    时间:2025-04-22 19:02:56

  • 中草药科普——冀州虎掌

    别称:虎掌南星、虎掌、虎掌草(《本经》)、鬼蒟蒻(《宝庆本草折衷》)。1.集解虎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草经集注》中描述 “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宋•苏颂《嘉祐图经本草》中详述描述:“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综上所述,可以鉴定为虎掌无疑。《图经本草》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河北州郡即今河北省。《本草品汇精要》曰:“道地冀州、江州”。冀州即今河北一带。《本草乘雅半偈》也记载了汉中山谷及冤句、安东、河北州郡、近道有虎掌分布。《中国道地药材》中也提及“冀州虎掌”。宋代以前,天南星均称之为“虎掌”,宋代之后,天南星与虎掌两个名称混用,植物来源也逐渐复杂起来,明、清之后,虎掌之名渐自天南星中消失。2015年中国《药典》规定天南星的三种正品,在河北山区均有分布,但未形成商品。安国及其它地区传统栽培的天南星为虎掌,有时不法商贩将个小者充当半夏,应当注意。图1 栽培虎掌 图2 虎掌生境图3 虎掌药用部位 2.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经典方剂:虎掌汤(圣济总录)处方:虎掌15g,大黄(炒)60g,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30枚,水蛭(以糯米同炒,米熟去米)21枚。制法:上为粗粉。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时间:2025-04-21 18:51:53

  • 中草药科普——口防风

    别称:铜芸(《本经》)、茴草(《别录》)、屏风(《别录》)。1.集解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解其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载:“生沙苑及邯郸、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唐代李勣《新修本草》曰:“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宋代苏颂《图经本草》注云:“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上蔡。今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云:“生同州沙苑川泽,邯郸、琅邪、上蔡、陕西、山东处处皆有,今中牟田野中亦有之。”以上记述均表明防风曾产于河北一带。图1 野生防风生境图2 栽培防风生境图3 防风药材2.性味功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3.使用注意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痉挛及阴虚火旺者慎用。食疗参考:1.防风粥原料:防风10~15 g,葱白2根,粳米100 g。    制作方法:将防风、葱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功能主治: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等症。用法用量:每日2次。2.防风米酒原料: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500 g),苍耳子3升。制作方法:将防风、苍耳子用水八升,蒸取六升,去渣,将药汁与米、曲共拌均匀,盛于瓷器中,放置温处发酵,一周后即成。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用治外感风寒。用法用量:每次1碗,每日2~3次。

    时间:2025-04-18 19:25:23

  • 中草药科普——地黄

    别称:地髓(《神农本草经》),地脉(《名医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1.集解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云:“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名医别录》亦有此记载。《本草图经》曰:“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二月、八月采根。”《本草纲目》曰:“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名医别录》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陶弘景称:“咸阳即长安也。”“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南板桥者为胜。”《证类本草》认为冀州(今河北冀县)和沂州(今山东临沂县)地黄优良。《祁州乡土志》亦有记载。安国已有近百年种植历史,原为野生,后经驯化变为家种。图1 地黄群落图2 地黄生境图3 鲜地黄图4 生地黄图5 熟地黄2.性味功能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3.使用注意生地黄: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慎用。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食疗参考:1.蜂蜜地黄粥原料:生地黄30 g,车前草30 g,蜂蜜50 g,粳米10 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生地黄、车前草洗净,粳米洗净。生地黄、车前草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滤取药液,然后用药液与粳米煮粥,粥快要熟时加入蜂蜜,再稍煮片刻即可。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利湿清热;缓解前列腺炎。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每日1剂,连续服食1个月。2.地杞蒸乌鸡原料:熟地黄18 g,枸杞子15 g,乌鸡1只 (1500 g左右,公母均可),盐适量。制作方法:将乌鸡宰杀去毛与内脏,洗净;纳上述诸药于鸡腹中,置入盘内,加入盐调味,放上蒸笼蒸熟,佐餐食用。功能主治:补肾益精,补肝养血。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虚劳喘促、阳痿早泄、女子经少等。用法用量:佐餐食用。3.归地羊肉汤原料:当归3 g,熟地黄15 g,干姜10 g,羊肉200 g,黄酒、盐等调味品适量。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熟地黄、干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黄酒。先用武火烧沸后再改文火慢炖至软烂,起锅前十五分钟加入当归及调味品。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妇女小腹冷痛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

    时间:2025-04-17 19:43:47

  • 中草药科普——丹参

    别称:郄蝉草(《神农本草经》)、赤参、木羊乳(《名医别录》)、逐马(《本草经集注》)、奔马草(《四声本草》)。1.集解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郄蝉草,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名医别录》谓:“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并云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吴普本草》谓:“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华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唐本草》谓:“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本草纲目》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根据上述历代本草对丹参的形态描述,与现在市场所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符合,因此可断定,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为正品而无疑。随着丹参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全国多地引种栽培,《河北省30种大宗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记载“栽培丹参主要分于河北等地。”图1 栽培丹参图2 丹参生态环境图3 野生丹参图4 丹参栽培品2.性味功能丹参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的功能。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功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症瘕积聚,风湿痹痛。3.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食疗参考:1.田七丹参茶原料:三七100g,丹参15g。制作方法:水煎取汁,加白糖分5次饮用。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降低血脂、增加冠脉血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2.米枣丹参粥原料:丹参20g,糯米50g,红枣3枚,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清水煮丹参取汁,加米、枣同煮成粥,加红糖。每日早晚食用。功能主治:乌发、护法。3.丹参陈皮膏原料:丹参100g,陈皮30g,蜂蜜100g。制作方法:丹参、陈皮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蜂蜜煮成膏状。每次20g,每日两次。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预防脂肪肝。

    时间:2025-04-16 22:04:18

  • 春季过敏如何调养?试试6款中医食疗方

    春天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过敏原,做好个人防护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或缓解过敏发作?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赵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食疗自古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一般的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等可以通过适当服用以下粥、汤来调理。(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04-15 11:32:08

  • 中草药科普——北柴胡

    别称:茈胡(《神农本草经》)、山菜(《吴普本草》)、柴草(《本草品汇精要》)。1.集解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宋朝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明朝腾弘所著《神农本经会通》、明朝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明朝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记载柴胡“生洪农川谷及冤句(今河北、山西、山东一带)。”《中华本草》记载: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记载: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及吉林、陕西;此外,内蒙古、山西、甘肃亦产。据明嘉靖37年(1558年)的《涉县志》记载,柴胡、荆芥、防风等8种中药材当时就是河北省邯郸涉县的特产。涉县柴胡家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主要销往安国等全国各药材市场,并有出口,在全国医药行业享有很高声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卫生工作者利用当地的柴胡资源,研制成功“柴胡注射液”,挽救了无数抗日军民的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据1998年出版的《涉县志》记载:“80年代后提倡多种经营,药材种植户数、面积、种类增加,常见的有柴胡……等。”涉县《更乐镇志》《固新镇昭义村志》等涉县地方志均记载柴胡为当地特产。综上所述,河北省邯郸涉县为北柴胡的主要道地产区。图1 栽培北柴胡图2 北柴胡生境图3 北柴胡原植物图4 北柴胡药用部位图5 北柴胡药材图6 北柴胡饮片2.性味功能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3.使用注意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食疗参考:1.柴胡白术炖乌龟原料:乌龟一只(约300g),柴胡9g,桃仁10g,白术15g,白花蛇舌草30g。制作方法:将龟宰杀,去内脏,洗净,柴胡、桃仁、白花蛇舌草煎汤去渣,药汁加入乌龟肉炖熟,加盐调味。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可预防癌症。2.柴郁莲子粥原料:柴胡,郁金各10g,莲子(去心)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莲子捣成粗末,粳米洗净,柴胡、郁金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加入莲子、粳米煮粥,白糖调味即可。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固摄乳汁。3.柴胡舒肝粥原料: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川芎,甘草,麦芽各10g,粳米100g,白糖适量。制作方法:所有药煎浓汁去渣,粳米与药汁同煮粥,加白糖稍煮即可。功能主治:胃寒疼痛;亦可适用于治疗便秘、排便不畅。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服。

    时间:2025-04-11 23:55:45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