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
  • 中草药科普——紫苏叶

    别称: 苏叶(《本草经集注》)集解1.品种及分布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图1 紫苏生境2.原植形态及特征 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图2 鲜紫苏叶3.性味功能  辛,温。归肺、脾经。 图3 紫苏药用部分食用方法:紫苏姜枣茶 制作方法:取干燥的紫苏叶10克、鲜切生姜3片以及已去核的红枣2颗,一同放入汤锅。往锅内注入冷水,水量以漫过食材为宜。盖上锅盖,开火加热至沸腾,然后调小火力,慢煮约10分钟。煮好后,应趁热滤出茶汤饮用,此时风味与效用最为显著。功能主治:驱寒暖胃 紫苏粥制作方法:将粳米淘净,加水以文火慢熬,直至形成一锅绵密香滑的米粥。随后,将洗净的紫苏叶切丝或直接放入滚烫的粥中,利用粥的热度将其烫熟,稍煮片刻以令其独特香气释出并与粥底交融。最后,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红糖,轻轻搅动至糖分完全融化,即可盛出享用。 功能主治:健胃解暑,红糖补血,与紫苏搭配适合女性调理气血。

    时间:2025-10-28 19:11:30

  • 中草药科普——猪苓

    别称: 豕零(《庄子》),猳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司马彪注),豨苓(《韩昌黎集》),地乌桃(《本草图经》),野猪食(《东北药植志》),猪屎苓(《四川中药志》)。集解1.品种及分布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图1 猪苓药2.原植形态及特征 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关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窟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成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8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图2 猪苓片3.性味功能 甘、淡;平。食用方法:猪苓红枣蒸豆腐猪苓5克,红枣5颗,豆腐200克,蜂蜜适量。制作方法:猪苓5克,红枣5颗,豆腐200克及适量蜂蜜。首先将豆腐冲洗后,切成适口的方丁或厚片,均匀码放在蒸盘中央。随后把猪苓与去核的红枣均匀铺撒在豆腐表面。将蒸盘放入已烧开水的蒸锅中,保持中火蒸制约10分钟,至食材熟透、风味融合。取出后,趁热淋上适量蜂蜜,借助余温使其融化渗透,一道温润调和的蒸品即可完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适合于脾胃湿重的人群食用。 猪苓枸杞炖鱼制作方法:猪苓5克、枸杞10克、鱼肉约150克(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刺少肉嫩的鱼种,如鲫鱼或鲈鱼),以及适量的姜片、葱段和食盐用于调味。制作时,首先将鱼处理干净,去除内脏、鱼鳞与鱼鳃,冲洗后沥干水分,并切成适口的鱼块备用。接着,将鱼块、猪苓与枸杞一同放入汤锅,加入足量清水,水量以没过食材为宜。先以大火煮沸,期间可轻轻撇去浮沫,然后转为小火慢炖,并加入姜片、葱段以去除腥味并增添风味。保持小火慢炖约30-40分钟,直至鱼肉完全熟烂、汤汁呈现温和的乳白色。最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食盐,轻轻搅匀后即可关火。 功能主治:具有补肾益精、利尿去湿的功效,适合于肾虚水肿的人群食用。

    时间:2025-10-28 19:08:18

  • 中草药科普——益母草

    别称: 范(《诗经》),萑(《尔雅》),益母、茺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枚、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巉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目》),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集解1.品种及分布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2.原植形态及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高60厘米至1米许,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一年根生叶有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厘米,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2裂,最终裂片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先端有5长尖齿,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毫米,上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脏形,花冠外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甚;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子房4裂,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状,长约2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1 益母草植株3.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心经、膀胱经。 图2 干益母草草药食用方法:益母草煮鸡蛋制作方法:准备新鲜益母草和优质鸡蛋,将益母草仔细清洗干净,去除杂质。随后把洗净的益母草与完整带壳的鸡蛋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水量以没过食材为宜。开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待鸡蛋完全熟透后捞出,放入凉水中稍浸,便于剥去外壳。将剥好的光滑鸡蛋重新放回锅中,与益母草继续同煮约15-20分钟,使鸡蛋充分吸收汤汁中的有效成分。功能主治:具有一定的调经活血作用,适合月经不调等人群。  益母草炖乌鸡制作方法:首先将处理干净的乌鸡块进行焯水,然后与洗净的益母草一同置入炖盅。接着,在盅内加入足量清水,并辅以红枣、枸杞、党参等滋补性食材作为调料。盖上盅盖,采用文火慢煲数小时,使各种食材的风味与精华充分交融。 功能主治:对于女性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情况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时间:2025-10-27 21:00:16

  • 中草药科普——酸枣仁

    别称: 酸枣核、山枣、棘酸枣、酸枣子集解1.品种及分布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生长于向阳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多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南、河北等地。2.原植形态及特征 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一枚针形直立,另一枚向下弯曲。单叶互生;叶柄极短;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两面光滑无毛,下面有3条明显的纵脉。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柄极短;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枚,与花瓣对生,比花瓣稍长;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图1 酸枣树原植物3.性味功能 性平,味甘、酸。归肝经、胆经、心经。 图2酸枣仁食用方法:酸枣仁猪心汤制作方法:酸枣仁猪心汤精选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与处理干净的完整猪心一同烹制。先将药材洗净,纳入已剔去血水与脂肪的猪心内,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配以葱段、姜片、料酒、盐及酱油调味。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至猪心软烂入味。出锅前拣去葱姜,调入味精即可。功能主治:养心安神。   泥鳅酸枣仁汤制作方法:活泥鳅50克与宁心安神的酸枣仁50克为主要原料。烹制时,先将泥鳅活杀,仔细去除内脏并冲洗干净,切成均匀小段备用;酸枣仁亦需洗净。随后,将处理好的泥鳅段与酸枣仁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500毫升,并投入姜片、葱段及适量黄酒以去腥增香。先用急火(武火)将其快速煮至沸腾,持续约3分钟,此过程需及时撇去汤面浮沫以保证汤品清澈;之后转为文火慢煮15分钟,使泥鳅的鲜美与酸枣仁的有效成分充分融入汤中。待汤成,即可分次温热食用。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

    时间:2025-10-27 20:46:36

  • 【健康养生】日常养肝护肝,牢记以下5个误区、4个原则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对痛感比较迟钝,很多肝癌发现即晚期,给身体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将从养肝认知纠偏到实用调养,带您避开误区,掌握科学养肝之道。中医智慧告诉我们:顺应天时,调和情志,饮食有节,动静相宜,方为养肝上策。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25-10-17 23:52:24

  • 中草药科普——山楂

    别称:朹、粱梅(《尔雅》),朹子(《尔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经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实(《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图经》),赤枣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百一选方》),山里果子(《履巉岩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医得效方》),映山红果(《救荒本草》),海红(《品汇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国树木分类学》),酸查(《山东中药》)。集解1.品种及分布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2.原植形态及特征 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2~4匣米;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绿色,基部连合成杯状,上部5齿裂;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8~13毫米,花瓣5,离生,倒宽卵形,长和宽均为6毫米;雄蕊20,不等长;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头圆形。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色斑点,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种子5枚。花期5月。果期8~10月。图1 山楂果 图2 山楂树3.性味功能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图3 山楂片食用方法:酸梅汤制作方法:梅30克(选烟熏味较轻的)、山楂干30克、洛神花10克、甘草和陈皮各5克,以及冰糖80-100克和少许干桂花。先将乌梅、山楂等材料浸泡洗净,陈皮泡软后刮去内瓤。将所有主料放入2000毫升清水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30分钟至汤色深红。接着加入冰糖煮化,关火撒入桂花,静置片刻后过滤去渣。待汤汁冷却后冷藏,冰镇后口感更佳,饮用时还可加入冰块或薄荷叶点缀。 功能主治:消暑、开胃山楂饼制作方法:山楂10克、鸡内金5克,以及山药粉与小麦面粉各50克。首先,将山楂与鸡内金一同研磨成细粉末,然后与山药粉、小麦面粉混合均匀。此时可向混合好的粉料中缓缓加入适量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再分剂捏成小饼。之后,将饼坯放入油锅中,以小火煎至两面呈现金黄色即可。此方每日食用1至2剂。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疳积。

    时间:2025-10-17 23:25:25

  • 中草药科普——知母

    别称: 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集解1.品种及分布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枯叶和须根,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2.原植形态及特征毛知母:根茎扁圆长条状,微弯曲,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以的残存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痕及残茎。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茎及凹点状根痕。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白黄者为佳。图1知母生境 图2知母图片3.性味功能 味苦;性寒。肺经;胃经;肾经 图3 知母种子 图5 知母片食用方法:知母百合粥制作方法:首先,取适量知母,加入清水进行精心煎煮。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后,用细网滤去药渣,保留纯净的药汁备用。接着,将大米淘洗干净,并置于清水中浸泡约半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分,以便后续更容易煮至软糯。然后,准备一个粥锅,将浸泡好的大米与洗净的干百合一同放入,再倒入之前准备好的知母药汁,并视情况添加适量的清水。最后,开火熬煮,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炖,直至米粒开花、粥汤浓稠,百合也变得晶莹软糯,即可关火食用。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知母炖鹌鹑制作方法:备好知母10克、薏米30克、鹌鹑一只与生姜三片;随后将所有材料清洗并处理干净,将鹌鹑切块或整只备用。接着,把处理好的食材一同放入炖盅或汤锅之中,加入约4至5碗的冷开水。若选用隔水炖法,则将容器置于水锅中,以文火慢炖约2.5小时;若直接明火熬制,则需先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煲相同时间。待炖煮完成、肉质软烂后,即可品尝,饮汤食肉,使营养得以充分吸收。 功能主治:滋补

    时间:2025-10-17 23:20:05

  • 中草药科普——桑葚

    别称: 葚(《尔雅》),桑实(《说文)),乌椹(《本草衍义》),文武实(《素问病机保命集》),黑椹(《本草蒙筌》),桑枣(《生草药性备要》),桑葚子(《本草再新》),桑果(《江苏植药志》),桑粒(《东北药植志》),桑藨(《四川中药志》)。集解1.品种及分布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2.原植形态及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1原植物3.性味功能 甘、酸,寒。入肝、肾经。图2药用部分食用方法:三子炖猪腰制作方法:菟丝子20克、桑椹子30克、韭子10克及生姜1片;将所有药材清洗干净,共用一个纱布袋包好备用,此举便于炖煮后取出药渣。猪腰两个,需从中间剖开,去除其中带有腥味的白色脂肪膜,清洗后改刀成厚片。之后,将猪腰片与药材包一同置入炖盅,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采用文火隔水炖制3小时,通过长时间的温和加热,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融入汤中。最后调味,品尝时建议汤与猪腰同食。功能主治:补益肝肾,黑发养颜,用于腰酸不适,夜尿多,妇女带下、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视物不清者。 蜂蜜桑椹膏制作方法:准备鲜桑椹1000克(若用干品,则为500克)与蜂蜜300克。制作时,首先将桑椹仔细挑去杂质并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后加入足量清水进行煎煮。整个萃取过程需重复三次:每次均先用武火煮沸,再转为文火慢煎30分钟,然后滤出药汁。接着,将三次所得的煎液合并,用细纱布过滤一次,以得到纯净的桑椹提取液。随后,将此桑椹液倒回锅内,加入蜂蜜,进入关键的收膏阶段: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立刻转为文火,期间需耐心慢熬并适时搅拌,直至锅中的汤汁浓缩为黏稠的膏状方可离火。待膏体完全晾凉后,即可分装至洁净干燥的密封容器中保存。服用时,建议每日早晚各一次,于空腹状态下取约一汤匙膏滋,以沸水冲化,代茶饮用。功能主治:补肝益肾,明目,乌发。主治肝肾阴虚而目暗,耳鸣,须发早白。

    时间:2025-10-15 23:35:57

  • 中草药科普——紫菀

    别称: 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集解1.品种及分布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与茎,生于山坡、草地、河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2.原植形态及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密生多数细根,根皮紫红色。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狭呈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渐上无柄。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片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图1 原植物3.性味功能 性温,味辛、苦。归肺经 图2药用部分食用方法:紫菀款冬猪肺汤制作方法:紫菀10克与款冬花15克,配以新鲜猪肺300克,佐以食盐6克及生姜4克。首先将猪肺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血水与杂质,切成适口块状。将处理好的猪肺与紫菀、款冬花一同入锅,注入适量清水,先以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炖。待食材将熟、汤色渐浓时,加入食盐与生姜片调味,继续煨煮片刻即可成膳。功能主治:肃肺降气、止咳定喘 紫桑茶制作方法:紫菀5克、桑白皮3克、杏仁2克、桔梗2克、天门冬3克与花茶5克。建议制备时,先将紫菀、桑白皮、杏仁、桔梗、天门冬五味药材置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煎煮,萃取出约400毫升的浓缩药液作为茶基。随后,趁热取此药液直接冲泡备好的花茶,加盖闷浸片刻,待茶香与药气充分融合后,即可滤取茶汤,温服饮用。 功能主治:止嗽安胎

    时间:2025-10-15 23:32:40

  • 【健康养生】秋不养肺冬病缠身!这“一粥”“一汤”“四穴位”,秋天坚持用,冬天病不找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此即古人常说的“形寒饮冷则伤肺”。俗话说“秋不养肺,冬病缠身”,秋季与肺脏相应,是润肺养生的最佳时机。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呼吸锻炼、穴位按摩等,可以有效地保护肺脏健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25-10-14 15:09:48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