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资讯 > 药市动态
  • 产区万里行之内蒙赤峰桔梗现状

    作为药商,提到赤峰,首先想到的是赤峰的桔梗,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优良的品质。赤峰桔梗的根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部分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一、内蒙古药材市场近况 药通网产地调研组来到赤峰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首先我们到达的是内蒙古中药材市场,恢弘的大门,崭新的商铺,大门两旁的商铺上面赫然立着14个大字——世界中药看中国,中国参桔看赤峰。由于桔梗尚未开始查新,市场人员比较稀少。稍作休息,药通网赤峰市牛营子镇信息站负责人刘先生赶来,向调研组介绍了一下目前市场的情况,作为2024年新建成的中药材市场,面积达11.3万平方米,设套设施比较完善,包含交易区,冷链仓储区,检验检测区,展示区(研发、办公),由于属新市场,农户的传统理念尚未得到改变,目前交易仍以在地头成交为主,由当地经销商带着采购商前往农户家中或地头购买鲜货,自行购买,造成市场运营受阻。目前运营的以仓储物流为主,市场内有两个物流货运站和一栋冷库,冷库面积为5000平方米,提供仓储服务。 为什么说中国参桔看赤峰呢,赤峰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北沙参另一个是桔梗,其中桔梗占主要地位,目前赤峰桔梗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此次我们来到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桔梗的种植及收益情况,调研组就对桔梗种植情况做了主要咨询。 二、桔梗种植方式 赤峰桔梗多采用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播种。传统的播种方式是撒播,但是由于不能控制间距,会发生种子播撒不均匀,密集区桔梗个头较小,分散区虽个头较大,但数量不多,造成亩产产量较小,据药通网赤峰牛营子镇信息站点刘先生介绍,目前他们采用新的种植方式,栓绳定播来控制间距,以提高产量,最高桔梗亩产可达5500单斤,平均产量也达到4500单斤左右(鲜货)。 三、桔梗种植成本 桔梗因种植方式不同,所需种子重量不同,缠绳种植需种子1单斤/亩,机器播种需种子4-5单斤,种子单价100元/单斤,播种费用约100元左右,除草、打药、施肥成本在1220元左右/两年(两年生),采收为机器采收,成本450元左右,土地承包费用约为1200元/年,再加上滴灌带,前期旋耕土地等,综合费用约5000元,桔梗亩产4000-4500单斤鲜货,按市场价1.6元/单斤计算,亩产值6400-720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已经不高,如碰到天气不好,亩产减产,种植户利润更低,或出现亏本。因此今年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 四、销售渠道 因赤峰桔梗品质佳,不仅作为干品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以鲜货的形式还远销海外,并成为赤峰市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当地政府和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对桔梗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开发桔梗深加工产品,如桔梗咸菜、桔梗茶、桔梗保健品等,进一步拓展了桔梗的市场应用领域,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1 08:45:20

  • 产区万里行之通辽开鲁黄芪

    风雨兼程,舟车劳顿,经过一晚的休整,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到药通网信息站点调研开鲁县黄芪的种植生长情况。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开鲁”地名源于开发“三鲁”(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左旗、扎鲁特右旗)之地。清末放垦招荒,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置县,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黄芪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古称“黄耆(音qi)”,"耆"原意指年长者,引申为补益药效之首。《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黄耆色黄而为补养之长,故名",后简化为"芪"。《本草纲目》称黄芪为“补气之王”。黄芪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托毒生肌;增强免疫力;日常保健。 开鲁黄芪,特指产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享有“东北黄芪之王”的美誉。据药通网信息站寇先生介绍,开鲁黄芪具有以下几大特点:质地绵韧,不易折断;闻之有浓郁的豆腥味,嚼之味道微甜;核心药用成分(如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 简单寒暄后,直奔主体,寇先生带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了他的黄芪种植基地。基地标准化种植黄芪200余亩,在地黄芪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据寇先生介绍,此基地黄芪准备在“十一”前后采挖。在参观基地过程中,了解到当地黄芪种植的关键数据。 当地黄芪,多以移栽为主,一年生。幼苗一部分自育,大多购于赤峰。亩产鲜货750公斤左右,折干率5:2。管理不好的地块,亩产鲜货650公斤;管理得当的地块,也有亩产鲜货900公斤的。 规模化种植,土地租赁费800-1000元不等。亩种植幼苗18000株,一单斤幼苗80株左右,一单斤幼苗价格3-6元不等,一般5元左右,黄芪幼苗价格会根据市场行情波动,极端情况下,一单斤能低到2.5元。一亩地农药投入50元,人工管理成本300元,化肥(有机肥或者农家肥)成本300元,采收成本260元。 另据笔者了解,开鲁县今年黄芪在地面积约1.5万亩。其他几大产区今年在地面积,笔者也有做考证,在此一并分享给广大药通网支持者。包头固阳产区11-12万亩;甘肃产区7-8万亩;新疆7万亩;宁夏、青海零星有黄芪种植,面积较小,在此不做统计。 赤峰在黄芪种植板块,也占有一席之地。赤峰以黄芪育苗、售苗为主,所培育出的黄芪种苗得到各大产区种植户的认可,发往各大黄芪产区。赤峰从甘肃采购黄芪种子,培育种苗,再出售给甘肃种植户,不知是土壤气候的原因,还是术业有专攻! 以上信息,均出自药通网产区万里行小组认真考证之信息,然难免有记录整理不周抑或片面之处,愿各位药农、资深药商、信息界同仁斧正!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20 08:17:45

  • 产区万里行之河北承德苍术

    苍术作为现在关注相对较高的品种,价格从150元以上的价格,降到现在的二十多元,引起多数压货商的关注,目前苍术的价位是否伤农,承德种植户是否还有利润,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有何变化?带着疑问我们产区万里行小组,驱车前往承德的隆化县实地考察苍术的种植面积及收益情况。 9月17日早晨,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早晨我们前往药通网承德市隆化县信息站产地站点家中,到达加工厂里,晾晒厂里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铺满苍术,仓库里堆满的是杏核还有松塔,经过询问得知,苍术尚未到大量产新期,苍术大量产新需到十月份,在晾晒厂中只有一小片摊开晾晒的苍术。 据据信息站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由于目前苍术价格较低,农户采挖积极性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刚刚收上来一小部分鲜货,目前野生鲜货收购价在8元左右/单斤,很多采收的农户都去采收其他药材去了,野生货产出量较低,目前收购的以家种货为主,现家种货收购价2元左右/单斤,家种货因质量不一,折干率3.5-4.5:1,目前家种干品交易价在21-22元/公斤,由于当地苍术多采用自然晾晒,干货需到明年才能上市,因价格下滑及不易储存的原因,当地干货大部分都已亏本售卖,库存量并不大。 经过简单的沟通之后,我们在王先生的介绍下,前往一位种植户的基地,了解苍术目前种植的一个情况。 来到目的地,在公路的一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苍术,因种植技术完善,目前苍术长势依然良好,由于苍术种子尚未完全成熟,采收还需等待十多天的时间,据种植户介绍,他的基地种植面积为120亩,采用种子直播,铺设滴灌设备,上面覆膜已达到保墒除草的作用,由于目前在地生长时间为3年,尚未达到采挖期,打算明年正式采挖,此地块预估投资成本12000元左右,根据以往的种植产量来说,亩产500公斤干品,按目前市价21-22元来算的话,属亏本状态。只有农户在自己农田里种植,自己管理的尚有利润可言。但需技术成熟,不然严重影响产量。 苍术作为前两年的明星品种,价高严重刺激种植面积,近两年属大量产新阶段,虽目前价位不高,但何时才能给自己带来效益,打算入手的商户还要在心中保留疑问。在高价品种价格逐渐下滑的阶段,打算趁低价入手的压货商被套牢的比比皆是。还是那句话,药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9 14:47:07

  • 中药材七大暴跌品种

    槐米,2022年60元,目前15元。 2021年槐米从4年多低价中走出,从上一年的12元涨至45元左右,2022年上半年高升至60元,下半年逐渐下滑至30-32元,进入2024年继续下滑,从28元跌至20元,目前市场价15元。 槐米产区较广泛,如果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产量很难受到影响,产新期间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药农采收积极性。从以往行情周期变化看,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车前子,2022年110元,目前18元。 该品2020年从5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1元涨至30元,2021年从31元飙升至70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50元,又反弹至80元以上,2023年产新后从60元跌至40元左右,9月跌至26元,2024年产新回升至31元左右。 车前子连续近4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生产严重过剩,目前可供货源充足,预计,今后几年仍有望继续在低价运行。 半枝莲(头茬),2023年21元,目前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2元,2022年在11-12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突然高升至19元,2023年春涨至21元,进入下半年下滑至12元左右,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目前市场价6元。 半枝莲经历了近三年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供大于求,也许后市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旱半夏(甘肃产),2023年120元,目前60元。 2024年旱半夏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从80元以上跌至60元左右。 旱半夏价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2023年价格涨至120元,药农种植积极性提高,2024年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也许旱半夏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加上种植面积仍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大。 苍术(家种,全检),2023年90元,目前26元。 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种植面积大,导致近两年价格一落再落。 该品生长周期为4年,低价已挫伤不少种植户积极性,也许后市价格再落空间已小,只是目前在地面积仍大,价格上涨仍有压力。 款冬花,2024年450元,目前110元。 2021年款冬花从58元涨至90元,2022年从90元涨至140-150元,2023年高升至300元以上,进入2024年涨势不减,到5月飙升至450元高价。 款冬花价格的连续上涨,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款冬花已生产过剩,即使2025年减少种植,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是有压力。 元胡,2024年170元,目前46元。 2021年元胡从7年低价中走出,当年从38元涨至70元,2022年从75元涨至150元,2023年小幅回落至130-140元,产新后又回升至150元,2024年产新后下滑至135元左右,产新未结束强劲回升至170元,到年底回落至120元。 由于元胡经历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较大,2025年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目前市场价已从产新前的110元跌至46元左右。受元胡生产成本支撑,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9 09:12:14

  • 五大产新品种分析

    五味子 五味子主要产区在辽宁本溪、桓仁、丹东、凤城、宽甸、岫岩、抚顺、清源、新宾、辽阳、海城、营口、盖县,吉林桦甸、蛟河、敦化、安图、双阳、伊通、通化、临江、抚松、长白、柳河,黑龙江勃利、七台河、五常、尚志、阿城、宁安、北安、方正、依兰、伊春、林口、德都;内蒙、山西、河北部分地区也有种植。 图:五味子(东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五味子的历史价格,亳州市场2023年年初短暂达到80元的高峰,之后一直到2024年10月,价格处于窄幅波动中,此后,五味子整体行情保持下滑状态,直至目前跌至28-34元之间。 目前产地仍处于产新阶段,上图显示该品产新期市场价格多保持下行趋势。同时,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东北统货28元,选货34元。据产地反映,今年东北产区产出有一定的量,鲜货价格在3.2-4元,干品统价格在25-26元,而2024年同期黑龙江野生鲜货收购价在3.5元上下,辽宁和吉林家种鲜货价格在4.2-4.8元不等,相比较,今年产新鲜货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产地的加工户加工意愿不高,虽有部分商家视价低小量采购,但多数商家仍处于观望状态。当前距离产新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由于货源充足,预计后市保持低价空间的可能性较大。 酸枣仁 酸枣仁主产于山东汶上、沂南及周边,河北内丘、赞皇及周边;辽宁朝阳、锦州、葫芦岛,内蒙宁城,山西运城、临汾及其周边,陕西交界的蒲城、宜川,洛川一带也有少部分产出。 图:酸枣仁(河北98货)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近三年酸枣仁的历史价格,该品前期因库存薄弱、需求增加、产新及资金介入和商家人气助推等多种影响,2023年6月—8月价格攀至1050元。价格冲顶后出现下滑,自2023年8月末到今年,酸枣仁价格持续下滑。 酸枣仁当前正值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间价格波动不大,而今年,自7—8月产新,9月新品大量加工上市,新货不断补充市场,但当前市场缺乏需求拉动,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药通网数据显示,当前亳州市场河北98货320元,95货300元,选货340元。产地反映,河北酸枣仁今年丰产不丰收,出仁率较差,预计整体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酸枣因质量不等收购价在5-8元,加工成本在300元左右,全检合格98新货320元上下,95新货300元。市场和产地行情对比来看,二者基本持平。近期有部分商家逢低价收购,带动交易转快,因此,有商家对后市抱有期待。 茯苓 茯苓主产于安徽岳西县、霍山县,云南楚雄、双柏、西双版纳、宁洱县、景谷县、云县,贵州施秉县、河南商城、陕西商洛、四川广元,湖北英山县、石罗田县及大别山周边地区也有部分产出。 图:茯苓(安徽统丁)近三年历史价格茯苓 在2021年高价的刺激下,2022年开始扩种,产量扩大供给增多,行情随之下滑。观察比较茯苓近三年的历史价格,上图反映,除2023年小幅反弹外,从2024年至今,一直处于下滑趋势。而拉长视线,整体观察,2022—2025年,这4年间茯苓一直在低价区间徘徊。 当前茯苓处于产新加工时期,预计11月以后产新结束。上图显示近三年产新期间,茯苓整体价格运行较为稳定,整体行情处于稳步下行。药通网数据显示,目前亳州市场茯苓安徽统丁21元,统片22元,中心丁30元;云南一刀丁24元,中心丁28元。据产地反映,今年岳西产地产量与去年相差不多,且当地库存较丰,目前鲜货9元,干品统丁18元,一刀纯白丁22元,精品中心丁28元;云南产的嫁接货切开后光滑度高,运至岳西鲜货价格(加运费)在10元左右,干品统丁20元,一刀丁23元;自生货鲜货价格在6-7元,约半个月以后上市。茯苓新陈货叠加,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观望商家居多,预计后市仍将处于低位平稳期。 赤芍(京赤芍家种) 京赤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额尔古右旗、牙克石、鄂伦春旗、扎兰屯、额尔古左旗、鄂温克旗、科尔右中旗、科尔右前旗、阿荣旗、扎鲁特旗、扎赍特旗、莫力达瓦、巴林左旗、多伦、突尔,黑龙江伊春、宁安、萝北、密山、嫩江、宝清、依兰、林甸、牡丹江、鹤岗、虎林、海林,吉林敦化、桦甸、龙井、和龙、汪清、集安、蛟河、安图、靖宇、长白,辽宁西丰、岫岩,凤城、宽甸、庄河、辽阳、盖县、清原等地,河北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产出。 图:赤芍(内蒙家种)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京赤芍近三年历史价格,2023年—2024年2月该品货丰走缓,价格保持低位运行。之后,受野生资源逐步下降影响,市场对优质野生货的需求转而推高家种货价格。进入2024年3月,家种货价涨,内蒙货达到65元,刺激种植户大面积采挖,随着货源不断补充,价格逐步下滑。 当前赤芍各产区进入产新阶段,上图显示2023年、2024年产新期赤芍价格保持平稳,2025年产新期,赤芍价格呈小幅下滑趋势。根据药通网数据,亳州市场目前内蒙野生统35元,大统42元;家种统33元,选48元。据产地反映,内蒙产区近期受阴雨天气影响,采挖受阻,不过由于今年价格不及去年,种植户采挖积极性受挫,预计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现当地6年以上的鲜货9-10元,新货上市量暂时较少。综合市场及产地来看,赤芍整体货源充足,但缺乏市场需求拉动,目前处于实际消化阶段,不过因品种产新,整体行情表现为短期内小幅波动,整体仍较为平稳,后市涨价空间仍需观察需求情况。 北沙参 北沙参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赤峰、河北安国、定州。山东莱阳为传统产区,目前逐步转移,种植面积减少。内蒙货由于条形好质量较优多作食用,价格较高。河北货多作药用,价格低于内蒙货。 图示:北沙参(河北统)近三年历史价格 观察比较北沙参近三年历史价格,该品2021—2022年价低,新货产出不多,致使2023年价格逐步上走,进入2023年11月,新货不断补充入市,导致走销减缓,行情开始步入下滑通道。现阶段北沙参正值产新期,商家多处于关注状态。 上图反映了近三年北沙参产新期行情呈直线下滑趋势。药通网数据显示,亳州市场目前河北统货19元,大统22元,内蒙统货28元。据产地反映,目前河北产区新货上市量较少,大量上市要等到国庆以后,受去年价格较高影响,当地农户扩种,导致今年在地面积增多,部分商家对后市担忧,现鲜货3-3.6元,八成半干的新货13-15元,陈货16-18元,货源整体处于随购随销状态,预计后市仍有下降空间。 注:文中数据及信息来源于药通网、产地种植经营户,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8 09:03:45

  • 六大低价中药材品种

    紫菀(水洗片),2023年紫菀曾涨至110元,目前20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20元涨至25元,2023年从50元一路飙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75-80元,亩收入达3万元以上,2024年再次涨至百元高价,产新后回落至50元左右,亩收入仍在万元以上,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目前个子跌至9-10元。 紫菀在高价刺激下,新扩种面积较大,生产严重过剩,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面临新陈货源压力,预计,短内价格回升压力较大。 知母(安徽产长片),2023年知母高升至49元,目前市场价9元。 2021年知母从7年低价中走出,从年初的10元涨至21元,2022年从20元涨至25-26元,种植户亩收入近万元,2023年春从28元涨至49元,4月以后跌至43-40-37元,种植户亩收入1.2万元以上。2024年知母产新前价格依然在30元上下浮动,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 知母生长周期为2年,2024年新货产量明显增加不少,产新后价格跌至20-14元,2025年价格继续下滑,6月价格跌至9元左右。 知母生产已大面积恢复,今后两年新货压力仍大,价格依然有下滑空间。 槐米(统),2022年槐米涨至60元,目前市场价15元左右。 该品产区较广,2020年结束5年低价,从12元涨至19元,2021年从19元涨至25-27-32-39-40-45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60元,产新后回落至40-32元,2023年在32元上下运行一年,2024年从28元下滑至20元,2025年从19元跌至15元左右。 2025年槐米产新价落,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总产量下降,只是2021-2023年三年高价遗留的库存较大,致使价格继续走低。 半枝莲(头茬),2023年半枝莲涨至21元,目前市场价6元。 2021年半枝莲从7.8元涨至13元,2022年从13元回落至11元,年底涨至19元,2023年1-3月涨至21元左右,5-6月头茬产新后跌至12元,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 半枝莲属于一年种植,可以连续采收3-4年,第一年采收,亩产量相对不高(大约在800公斤左右),第二年与第三年是高产量年(每年大约在1000-1200公斤),第四年产量减少。 由于2021-2023年半枝莲涨价,药农获得了较高的收入,种植面积扩大。虽然2024年半枝莲产新价滑,但是,前两年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白花蛇舌草,2023年白花蛇舌草涨至18元,目前市场价7元。 该品有野生和家种,近几年在高价刺激下,家种面积发展较大。虽然目前白花蛇舌草价格不高,但是,因可供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在低价运行。 决明子,2023年决明子涨至16元,目前市场价6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8.5元涨至10元,2023年从12元涨至16元,2024年从16元跌至11元。 决明子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受过去两年涨价刺激,国产货种植面积扩大,加上有进口低价货冲击,致使价格下滑,目前进口货3.5元左右。 虽然决明子价格不高,药农种植积极性降低,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7 08:46:49

  •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

    苦参(内蒙产),有野生和家种,目前市场上流通货源以家种为主,生长周期3年。 2022年苦参从12元涨至16-17元,2023年从16元涨至23元,此价持续到2024年。由于苦参经历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目前价格从前期的16元跌至9元左右。 苦参生产已恢复,今后两年采挖面积仍大,后市行情不容乐观。 蔓荆子(江西产),目前蔓荆子正值产新,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稳中有落,从产新前的100元跌至75元,进口货22元。 该品2015年从11元涨至53元,2016年涨至65-90-130元,2017年从150元涨至210元,2018年涨至220元左右,2019年从190元跌至150-80-65元,2020年从6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年底回升至80元,2021年产新前涨至95元,产新后跌至75-70元,10-12月回升至85元,2022年从85元涨至120-125元,2023年产新前涨至155元,产新后回落至95-90-80元,2025年3月从80元回升至120元,5-7月回落至110-100元,产新后跌至80元左右。 蔓荆子有野生有家种,又有进口,目前家种面积产量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或继续有下滑趋势。 吴茱萸(江西产中花),目前正值产新后上市,价格小幅下滑,江西产中花从35元跌至27元左右,湖北产大花20元,浙江产小花27元。 该品2012年从22元涨至34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6-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60-65-75-85-90元,2015年在85-90元上下波动,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4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涨至300-350-380-420元,2018年产新前从460元涨至500-560元,创有史以来天价,产新后价格跌至360元,2019年从360元回升至390元,产新后跌至150-130元,2020年从120元跌至35元左右。 吴茱萸连续7年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广西等产区均新扩大不少面积。2020年吴茱萸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陆续进入坐果期,2021-2024年有商积极买进,支撑价格在45元以上运行,最高价涨至55-58元。 目前吴茱萸在地面积仍大,而且多数植株正值盛产期,预计,短期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全检),自去年产新价格下滑,到目前价格依然稳中有落,近日价格从前期的30元跌至28元左右,产地朱砂点货23元,白茬货21元。 该品前几年高价时种植面积较大,目前在地面积仍大,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佛手(川产),2021年佛手从36元涨至64元,2022年从64元跌至55-50-40-38元,2023年从37元涨至55元,年底落至42元,2024年从42元涨至46-52元,2025年产新前从46元跌至35元。 佛手树用扦插法种的要2-3年后,用种子繁殖的要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盛果期是第7年到15年,15年后进入衰退期。从这个方面来讲,佛手的周期也就是要3-4年。2025年佛手没有减产利好,预计,产新后价格仍有继续下滑空间。 辽五味子,该品产新未到价格已跌落下来,近日价格从前期的48元跌至28元左右。 该品2017年曾涨至175元,2018年回落至150-130元,2019年从130元落至85元,2020年从80元滑至45元,有商视价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反弹至55-58元,2021年从55元涨至60-70-75-78元,2022年从70元回落至64-65元,2023年上半年回升至75元上下,下半年回落至60-62元,2024年在60-65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年底回落至57-55元。 其实,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正值盛果期,人为因素致使价格没有大幅回落,最终因货源充足,大户无力支撑,行情轰然倒塌,价格也应声而落。 辽五味子因主力不给力,散户又不入手,预计,将重新洗盘,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5 09:09:04

  • 五大蹦盘品种

    2025年辽五味子产新终于跌落下来,从50元以上跌至32元,对比2017年175元高价,可谓持续多年的高价行情已崩盘。 2014年辽五味子结束5年多低价,从30元涨至45元,涨价前最低价21元。2015年辽五味子回落至40-41元,年底发力涨至48元,2016年从60元一路飙升至130-140元,2017年从130元高升至17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140元左右,2019年从120元跌至85元,2020年从80元跌至45元。 2016-2019年辽五味子持续4年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种植面积,2020年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逐渐进入盛产期,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2021-2024年辽五味子正处盛果期,因背后有资金支撑行情,致使价格一直在60元以上浮动,2021年最高价78元。辽五味子移栽2年生苗,生长2年即可开花结果,3年有一定产量,4-5年则大量结果。 虽然辽五味子价格继续下滑空间有限,但是,由于2020年以来辽五味子积压的库存较大,今年产量又不小,预计,短期内价格反弹动力不足。 吴茱萸,持续在45-55元上下震荡的吴茱萸,2025年产新终于跌落下来,目前中花价格跌至25-26元。 该品2012年从长达9年低价中走出,不到一年内从23元涨至32元,2013年从35元涨至47-48元,2014年从55元涨至90元,2015年在90元上下徘徊一年,2016年从95元涨至130-170-230-280元,2017年从280元继续高升至300-350-410-430元,2018年上半年从460元飙升至560元,创造有史以来天价。 虽然2018年下半年吴茱萸价格出现回落,但是,依然坚挺在300元以上,并持续到2019年7月,2020年从120元回落至35元左右,持续6年多的高价行情宣告结束。 正是由于吴茱萸连续6年多高价,刺激农户大面积发展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四川等产区均扩大了不少面积。 吴茱萸, 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栽培树成活后3-5年开花结果,定植后4-5年进入丰产期,经济收益期可持续至10年左右,之后产量逐渐下降。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实。目前多数吴茱萸树仍处盛产期,而且,近几年积压的库存较大。 虽然吴茱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有较大压力。只有低价,砍伐植株,再经过几年消化库存,吴茱萸才能迎来新的商机。   酸枣仁(98货),从1050元跌至330元,大户也无力回天,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18年酸枣仁涨价前,长期在200元以下运行,期间2013-2014年出现过短暂的230-240元高价。2018年酸枣仁从160元涨至230-255元,2019年从255元涨至310元,后又回调至210元左右,2020年从210元涨至260-280元,2021年从290元涨至300-450元,2022年从460元涨至890元,2023年从890元涨至1050元,达到有史以来高峰。 2023年酸枣仁产新后价格从千元高价跌至880-810元,224年从800元以上逐渐下滑至680-620-580-550-490元,2025年产新后从500元以上跌至330元左右。 酸枣仁在高价持续了4年多,如今,价格下滑实属正常。预计,今后两年如果没有天气减产利好,酸枣仁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苍术(家种包检),从90元跌至27元,跌幅三分之二还多点,行情也算是崩盘了。 2023年以前苍术价格持续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种植面积遍布东北三省和内蒙。由于过去几年家种苍术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冲击价格不断走低。 家种苍术生长周期为4年,虽然目前价格种植户无多少利润,但是,由于在地面积仍大,预计,未来1-2年内仍有望在低价继续运行。 牛蒡子,从2023年42元跌至12.5元,也算是高价行情轰然倒塌。 2021年牛蒡子自7年多低价中走出,从15元涨至22元,2022年在20-22元上下浮动一年,2023年从28元高升至42元左右,当年产新跌至30-26元,2024年在25-26元上下浮动大半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产新后跌至18-17元。 由于牛蒡子持续了近三年高价,刺激药农扩大不少面积,生产出现过剩,导致价格一落再落。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预计,2-3年难有大的行情变化。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11 08:48:43

  • 中药材今日视点(第226期-2025年-9月)

    跌势:吴茱萸——目前吴茱萸正值新货上市,有商视价低买进,价格小幅反弹,江西产区中花统货23元左右。 该品今年新货产量大,商家手中积压的陈货多未消化,只是价低药农卖货意愿不高,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 郑智文整理  2025-9-1

    时间:2025-09-01 08:42:17

  • 中药材五大崩盘品种

    水蛭,从2022年的1950元跌至650元,跌幅之大出乎多商意料。 水蛭价格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家养产量增加,野生产量也不小,加上南方产菲水蛭及进口量大,冲击了行情,同时,高价影响了实际需求,多种因素导致水蛭价格下滑,2023年从1850元逐渐跌至1200元,2024年从1200元继续下滑至750元,进入2025年仍跌跌不休。 水蛭连续三年高价,累计积压的库存量较大,需求市场实际消化。预计,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波动。 猫爪草(水洗),该品从1100元跌至65元,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2022年猫爪草结束三年低价,从58元涨至93元,2023年从97元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2024年从500元高升至800元左右,到2025年产新前突破千元高价,涨至1100元上下,创有史以来天价。 猫爪草10月1日前后栽种,来年5月1日前后采挖,亩产干品110-150公斤。由于猫爪草经历了连续两年高价,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导致2025年产量严重过剩,产新后价格飞速下滑。也许短期内猫爪草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面对供大于求压力,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黄芩(山西产统),2024年黄芩个子价格涨至46元,过4筛饮片涨至75元,目前个子价格下滑至18元,饮片跌至25元,高价行情轰然倒塌,大户也无力支撑。 2023年黄芩进入上涨通道,不到一年从24元涨至40元,2024年涨势不减,涨至46元左右。山西产黄芩生长周期两年半,甘肃和河北产区生长周期不到一年,受黄芩两年连续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加上高价需求减少,导致2025年产新后价格跌落下来。 2025年黄芩采挖面积依然较大,加上库存压力,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阻力。 川芎,2020年川芎宣告4年低价结束,从16元起步上扬,年底涨至20元,2021年从24元一路飙升至45元,创有史以来天价。2022年川芎从43元跌至36-37元,2023年从30元以上跌至26-28元,2024年跌至18-19元。 由于2022-2023年川芎持续两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虽然2024年川芎价格下滑至18-19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 川芎连续三年扩种,导致生产过剩。目前川芎价格跌至15元左右,也许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涨价压力仍然较大。 泽泻,2021年涨至44元,目前价格12.5元,也算是崩盘了。 2020年泽泻从14元涨至18.5元,2021年从17元一路高升至44元,2022年回落至28-30元,2023年落至16-17元,2024年在15元上下运行近一年。 泽泻生长周期短,9月栽种,当年12月底产新。2021-2022年泽泻在高价期间种植面积较大,2023年种植面积仍不小。虽然2024年泽泻种植略有减少,但是,因库存量大,价格回升动力不足,目前市场价12.5元左右,也许泽泻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了,但是,短期内涨价也无多大利好。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16 09:10:27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