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资讯 > 品种分析
  • 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黄芩货源整体走销不快

    黄芩近期商家购货意愿不强,货源整体走销不快,行情暂无明显波动,现药厂货售价15元上下,统装货售价23-25元之间。 (本信息由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信息站陈先生13994681112提供)

    时间:2025-09-16 11:29:48

  • 胖大海高价能走多远

    2022年胖大海从80元(长果)涨至110元,2023年从145元涨至290元,2024年春进一步高升至300元。2025年4月胖大海跌至180元,5月反弹至220元,目前市场价150元,胖大海高价能走多远? 胖大海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常用进口品种,多来自越南、老挝,经由广西的凭祥,云南的勐腊两边贸城市进口到我国,其中以越南经凭祥边贸进口为最多,广西玉林药市为较大的集散地,据资料记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也是主产国。 胖大海产新分两个季节:一是4-5月份,主要是越南等国货,俗称春果,又称圆果;二是7月份主要是泰国等国货,俗称长果,又称秋果。胖大海和其它果实类品种一样,有结果大年和小年之分,这就注定了其产量的不稳定和行情的波动。 历史上胖大海价格波动较频繁,2009年上半年价格还在40元(圆果)左右徘徊,10月便高升至140元以上,11月最高价涨至260元,很快又回落至180元左右。2010年4月胖大海从240元跌至85元,6-7月产新时跌至50-40元,后来价格又回升至60-70元。 图示:胖大海近三年历史价格 2011年胖大海价格涨涨落落,从60元涨至85元,又从85元跌至55-60元,2012年从50元逐渐上升,到9月涨至120元左右。2013年春季胖大海价格跌至90元左右,4月以后价格逐步上扬,到5-12月涨至150-155元。2014年胖大海从155元涨至220元,进入下半年便跌落下来,到10月跌至40元左右。2015-2016年胖大海在45-55元上下涨涨落落,2017年从55元涨至105元,2018年从100元跌至80-90元,2019年又从85元跌至70元左右,2020年继续下滑,从70元下滑至50元,2021年在58-68元上下震荡,2022年从58元涨至85元。 从历史价格变化不难看出,几乎每年胖大海价格都有波动,这是因为其一年两季产新导致的。胖大海有结果大小年,而且春季和秋季产量又不确定,如果春季产量小,就会涨价,秋季产量大,就掉价。如果春秋两季产量均少,就继续涨价,第二年行情也是因产量大小而或涨或落。 如果胖大海春秋两季均丰产,年总产可达2000多吨,生产过剩,价格就会下滑。如果春季产量少,秋季产量大,供求基本平衡。如果春秋两季均减产,价格就会上涨。 胖大海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胖大海性质寒凉,作用于肺经,善于清利咽喉,并能清泻肺热,故十分适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无论单用泡茶,还是配合其他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都非常有效。胖大海不但能清利咽喉,而且善于利咽开音,用于治疗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用之都有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习惯把大海直接泡茶饮用,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上近几年各种保健花茶流行市场,胖大海需求明显下降。如今,以胖大海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金嗓子喉宝、胖大海含片、胖大海糖等,使得其市场需求又有所增加,目前市场年需求量1500吨左右。 由于胖大海产量不稳定,导致了价格频繁波动。不过,在丰产量大低价时买入,等减产涨价时卖出,仍有赚钱的机会。胖大海已持续近三年高价,预计,今后两年如果没有受灾减产利好,胖大海将逐渐从高价跌落下来。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09 08:57:04

  • 2025年连翘产新纪实

    一、2025年连翘产新现状 2025年连翘产新过程可谓一波三折。3月底至4月初,山西、陕西、河南等主产区遭遇了倒春寒;5月初至6月中旬,又经历了一波持续干旱。6月底,产新正式开始,但由于野生连翘大幅减产80%,部分产区甚至出现弃采现象,而家种连翘也减产约60%。截至8月25日,连翘产新基本结束,剩余零星产区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今年连翘减产极为严重,成为近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总产量仅约3500吨。 二、产量与库存状况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走访与调查,我了解到2025年连翘的产新量约为3500吨,库存陈货约2500吨,新货与陈货总计约6000吨。 三、新货与库存的价格和质量分析 (1)产新前,陈货价格分为两个档次:2023年的陈货价格在150—200元之间,2024年的陈货价格在60—75元之间,而2025年新货的成本则在38—52元之间。 (2)在2500吨陈货中,挥发油合格的约1000吨(其中能做饮片的约500吨),挥发油不合格的约1500吨。在3500吨新货中,已售出约1000吨,剩余2500吨中,挥发油合格的约1500吨,不合格的约1000吨。综合分析,新货与陈货中挥发油合格的总量约为2500吨,其中1500吨可做饮片,1000吨可作为药厂投料货。 四、连翘用量与价格走势 连翘的年用量大约在8000吨左右(不包括疫情与流感特殊时期)。今年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是连续两年加工户与经营户亏损,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今年加工户与经营户都表现得极为谨慎。同时,药厂与饮片厂购货不积极,市场需求减少,从而造成了今年的一个奇怪现象——连翘减产65%,价格却不升反降。 产品的价格由其自身价值决定,而2025年的连翘注定不会平凡。随着产新提前一个月结束,产量更加明确,加之连翘用季的到来,连翘的春天也将随之而来!连翘行业的同仁们,今年连翘减产严重,价格几乎触底。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随意听信一些不懂连翘行业的个别网络主播散播虚假信息,避免重蹈覆辙!我相信奋战在连翘第一线的同仁们在辛勤的付出后终会硕果累累! 注:本文内容来自作者家宝龙(联系方式:13835895429)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07 08:32:57

  • 涨涨落落的菟丝子

    2014年菟丝子宁夏产统货涨至78元,水洗货涨至80元,内蒙产统货涨至80元,水洗货高升至90元左右,而且高价持续近两年。近几年菟丝子价格波动不断,但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菟丝子价格为何没有出现大的上涨?近几年都经历了哪些行情变化? 目前市场菟丝子货源主要来自宁夏和内蒙两大产区,四川、河南、河北及东北也有种植,宁夏和内蒙两产区产量大小决定价格涨落。菟丝子种植成本较低,种子多是种植户自留种,大户大面积种植需要买种,加上包地和人工费,种植成本1000元左右。菟丝子5月初种植,9月中旬-10月底采收。正常年景菟丝子亩产干货80公斤左右,只要价格高,生产恢复快。 受2014-2015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2015年产新后价格从50元以上回落至38-36元。由于菟丝子从50元以上价格跌落,尤其对比2014年80元高价,多商以为30多元价格可以购买,有不少药商在36-38元价格买进不少货源。进入2016年随着购货商罢手,价格继续下滑,到5月跌至28元左右。当菟丝子价格跌至28元时,又有不少药商认为价格低了,纷纷入手购买,产新后价格回升至35-38元,此价持续到2017年春季播种之际。由于2016年菟丝子产新人为购买拉升了价格,药农种植积极性重新点燃,2017年种植面积扩大,据了解,当年仅宁夏银川、银南、平罗菟丝子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达6000吨左右,加上内蒙产区2000吨产量及其它产区,2017年菟丝子总产量不少于1万吨,而且,前几年高价时遗留的库存有3000多吨,2017年总供应货源有1.3万多吨。 2017年菟丝子产新未到价格已跌至29元左右,到年底跌至23元,2018年价格进一步下滑至25-22元,2019-2020年价格在21-23元上下震荡徘徊。 虽然2018-2020年菟丝子因价低药农减少了种植面积,但是,由于库存较大,致使价格上涨有较大压力。据了解,2018-2020年菟丝子年产量在3500-4000吨上下。 由于2018-2020年菟丝子因低价减种,有不少商家似乎看到了商机,再次积极买进,2021年在多商积极购买带动下,从27元逐渐上涨至36元左右,菟丝子价格上涨,药农又有了种植积极性,2021年种植面积有所扩增,产新后价格跌至32元左右,此价持续到2022年春季种植季节,2022年药农种植热情不减,但是,受干旱天气影响,单产减产,价格也小幅上扬。2023年菟丝子从28元涨至35元,2024年在30-34元上下徘徊近一年。对于种植户来说,30元左右的价格收益不错,所以2023-2024年菟丝子种植面积并不小。虽然2024年东北产区菟丝子有减产利好,但是,总产量依然较大,加上库存有量,产新后价格非但不涨,反而小幅下滑,目前内蒙产统货21元左右。 菟丝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等功效,可用于肾虚腰疼、阳痿遗精、尿频、视力减退、脾肾虚泻、胎动不安等症,是我国大型制药集团和保健品企业生产补肾固精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药材之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加强,对保健品的需求量增加,其产品日益增多,其原材料用量也与日俱增。近几年菟丝子在中成药、保健品、保健酒领域用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日本、韩国每年也都有大量的需求,到目前菟丝子年需求量已达4000吨左右。 综合近几年菟丝子的种植、产量及库存情况,依然供大于求。菟丝子价格大涨依然动力不足,不经过长期低价,真正种植面积调减下来,想出现大的商机,难!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06 09:34:55

  • 阴雨下的苍术:减产与价格波动之困

    近日辽宁地区阴雨连绵,大量积水让原本的旱田周边也成河沟。苍术受此影响,叶片发黑,生长受阻。持续阴雨不仅致其光合作用弱、营养积累少,还易引发病害,加剧减产风险。且田间泥泞,采挖难度陡增,人力、时间成本上升。市场上,苍术供应因减产与采挖难度加大,将持续趋紧,供需失衡下,价格有望攀升,药农与收购方需关注天气后续影响,应对这特殊气候下的市场波动 。 半月前苍术鲜货售价1.8-2元/单斤,现在药农都不肯卖了。 前一周产地苍术干货给价21-22元/公斤,药农犹豫不决,现在看到这样的天气还在持续,大部分药农们都决定现有的干货入冷库不卖了,能釆挖就烘干了存放,实在挖不出来的就等来年秋季再挖,暂时不卖了。 22元一公斤,扣除8元烘干费(因为东北地区,进入9月气温逐渐降低,在外面晾晒仓贮很难晾干)剩余14元还得扣除成本, 按三年算: 地租子 3000元/亩 人工费 2000元 机耕费 750元 农药 300元 化肥 660元 种苗 1500元 其他(挖水沟 浇水等杂费不计) 0元 总计 8210元 就按一亩地出鲜货4000斤(出干货500公斤)计算,1.8元一斤,能卖7200元,扣除成本,包地种植花还亏1010元,也就是说辛辛苦苦种了三年苍术,还亏了1010元。(只有自己留种,自己管理的农户还有利润) 他们今年药农们管理药材都采取什么方法呢,能用除草剂的,绝不用人工拔,能不拔的就不拔,能少拔一遍就少拔一遍,尽量降低成本(实属无奈),现在是地租子不减,人工费涨价,农药化肥涨价,唯独药材降价,种植户基本都是在亏本种植。 辽宁持续阴雨致多地积水,苍术长势不佳,减产风险加剧,采挖也因泥泞难度陡增。市场行情更让药农心焦,半月前鲜货1.8-2元/斤,如今药农惜售;前一周干货21-22元/公斤,因天气持续,多数药农将干货入冷库,能采挖的烘干存放,挖不出的等待来年采挖。 成本压力更让药农无奈,为降成本,能用除草剂就不用人工拔草,尽量减少劳作。按三年周期算,一亩苍术地租、人工、机耕等成本共8210元,即便产鲜货4000斤(干货500公斤),按1.8元/斤售卖仅得7200元,倒亏720元。三年辛苦付诸东流,产地苍术药农的困境令人揪心。 注:本文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9-01 15:26:23

  • 白胡椒能否继续高升

    一,产区分布 白胡椒主产国外,生产国有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斯里兰卡等国,其中越南近年来胡椒种植业发展较快,年出口量超过10万吨,并且质量较好,占世界出口量的5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胡椒生产和出口国。 国内胡椒主产于海南的琼海市温泉村、琼海、万宁和文昌,自1947年引种以来,至今已有长足发展,正常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占世界产量的8.9%,国内胡椒的生产以白胡椒为主,且质量较佳,自1973年开始对外出口,年出口达7000多吨。目前国内流通胡椒多以国内及越南产区为主。 印度、越南胡椒3月产新,我国海南产新于6月到8月。在果穗全部果实变红后收采,用水浸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呈灰白色,通称白胡椒。黑白胡椒均经加工碾磨为粉末使用。 二,生长周期及采收 白胡椒一般定植后2-3年封顶放花,3-4年收获。5月份开始产新。胡椒果实在果穗上成熟时期不一致,必须按适宜的成熟度分期分批采收。果实适宜采收的成熟度为小熟期,即每穗果实中有2—4粒果实变红时,即整穗采收。等每穗果实全部成熟(变红)后才采收,则容易造成落果,若果穗中大部分果粒变黄但尚未出现变红的果粒时就采或者果实青红时就采,就会造成减产。 胡椒的收获期长达1—2个月,甚至更长。一般整个收获期采果5—6次,每隔7—10天采1次。在海南省,生势正常的胡椒,最后一批胡椒果在7月20日左右采收完。最后一次收获将植株上所有果穗摘下来,便于施攻花肥,以免影响植株长势及下季开花结果。胡椒挂果时间长达9个月左右,特别是产量高的植株,营养消耗很多,如果挂果时间过长,植株重新积累养分的时间相应缩短,收获后植株生势差,恢复迟缓,影响下次开花结果,造成减产,大小年结果明显。为了保证来年产量,最后一批果要适当提早采收,保证植株有40天以上的恢复期,才能使来年正常抽穗开花结果。特别是生势良好的植株最后一批果实不要提早采收,否则植株生势恢复快,会提早在7---8月份抽穗开花,这时,气温高,抽生的花穗短,稔实率很低,产量不高,所以要根据生势适时采收,才能使不定期年有较高的产量。 图示:白胡椒近三年历史价格 三,历史价格变化 近十几年来白胡椒价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10年结束长达十年低价进入上升通道,从28-29元起步上扬,到9月涨至40元以上,2011年又从40元高升至60元左右,2012-2013年11月在58-60元上下震荡近两年,到12月突然发力飙升至80元左右。2014年上半年白胡椒在78-80元上下震荡,进入下半年加速上涨至88-90元,年底高升至98元左右,此价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到7月高升至102元,8月以后价格逐渐回落,到年底回落至90元左右。 2016年白胡椒从90元逐渐下滑至82-84元,2017年从80元缓慢下滑至75-65-55-50元,2018年从45元跌至36元,2019年在35-36元上下波动一年,2020年从36元跌至32元,2021-2023年在40-42元上下震荡。 2024年白胡椒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从40元涨至77元。由于白胡椒短期内涨幅大,下半年从77元跌至66元,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73-74元,目前70元左右。 四,未来走势 近期越南白胡椒价格涨涨落落,总体趋势走强,交易活跃。 白胡椒连续5年盛产期过后,产量逐年减少。今后几年白胡椒随库存的下降,长线看仍有上升空间。即使在涨价过程中,出现波段性的回落很正常,总体趋势看涨。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28 09:24:07

  • 附子低价还能走多远

    2023年附子曾涨至120元(黑顺片),目前价格回落至48元左右。附子价格为何下滑,过去几年都经历了哪些变化,这轮低价还能走多远。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安县及凉山州;陕西南郑、汉中,兴平。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陕西兴平是附子种苗生产基地,目前江油、安县的职能主要是加工附片和附片销售集散地。 四川江油、安县为每年附子最早产新的产区,当地附子一般在夏至后(6月20日前后)开始采挖,由于夏至后雨水多,在夏至后的一周时间内必须采挖完毕,若采挖不及时根茎就会腐烂,采挖后也必须马上进行加工炮制,否则也会出现腐烂情况。 陕西产区在7-8月采挖,云南产区在10月份进入产新期。一般在11月之后开始种植。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分为附片、附子瓣、盐附子。 图示:附子近三年历史价格 近十几年来附子价格波动也较大,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价格在21元(黑片)上下浮动,2012年下半年价格涨至32-33元,此价一直持续到2013年10月。由于附子持续近两年低价,药农多减少了种植面积,2013年11月价格上涨至55元,12月高升至62元。2014年上半年附子价格小幅回落至60元,下半年再次发力上扬,逐渐涨至75-90元。进入2015年附子继续高歌猛进,从90元高升至110元左右,到11月价格回落至75元,2016年1-7月在75-80元上下浮动。 由于附子高价持续长达3年之久,药农大面积扩种,到2016年全国附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4万吨。由于附子生产过剩,2017年价格跌至25-26元,2018-2019年价格在26元上下徘徊近两年,2020-2021年价格小回升至30元左右。附子自2017年跌进低价,到2021年低价长达5年。在此低价期间,药农多减少了种植面积,2021年底附子价格便回升至45元左右,此价持续到2022年。 2023年附子进入新一轮涨价通道,不到一年内从45元飙升至120元,年底回落至75元左右,此价持续到2024年产新8月。受附子连续近两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2024年产新后从75元跌至55元左右,2025年继续下滑,从55元跌至48元左右。 附子经历了两年高价刺激药农扩大了种植,生产出现过剩,预计,未来2-3年将继续在低价运行。 如果是基地种植,则平均亩产量情况,带须泥附子产1650公斤,每株产20个左右,折干品约500公斤。 附子两年生,四川产区于第2年小暑至大暑收获。陕西于大暑至立秋收获。四川凉山等山区于10-11月收获。 附子刚从两年高价跌落,不经过几年的低价运行,调减种植面积,很难迎来新一轮涨价行情。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里祛寒的功效。除临床应用外,为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附桂理中丸、龟鹿滋肾丸、虎骨木瓜丸、天麻丸、右归丸、济生肾气丸等几十种中成药的原料。用四川附子加工制成的附片,其品种规格齐全,质地优良,片张大而匀,半透明状,油润光泽。历史上一直是调供全国和出口的传统产品,远销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陕西汉中加工附子有黑顺片、黄附片、熟附片、白附片、刨片、盐附子等产品也很畅销,市场年需求量5000吨左右。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26 08:39:16

  • 土鳖虫低价能走多远

    2022年土鳖虫涨至125元(清水大),目前跌至40元。土鳖虫为何价滑,低价还能走多远? 土鳖虫,又名土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本系野生,由于农村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灭鼠药,其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过度的采集进一步导致野生资源减少。随着价格的高升,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尝试人工饲养,进入2000年后随着价格的高升,人工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2005年土鳖虫价格涨至55元,而且高价持续到2006年。在高价的刺激下,全国各地掀起养殖土鳖虫热潮。由于养殖的盲目扩大,土鳖虫生产过剩,2007年从39元以上下滑至21-22元,此价持续到2009年上半年。由于土鳖虫价格下滑,养殖户多赔钱,多减少了养殖规模,2009年新货产量显少,价格小幅回升至35元左右。 土鳖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历时2-3年。具有喜潮湿,喜温、畏炎热,抗冻,怕光、昼夜伏出,假死,休眠及自相残食等特性。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为喜新鲜、忌陈旧,耐饥饿。 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30℃,超过40℃开始死亡,低于10℃时,停止活动,进入休眠。虫卵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温度70-75%。土壤最适湿度1-4龄若虫为20%,5-7龄12%,8龄以上及产卵期均为13%。雄成虫较雌虫寿命短,雌虫一次交尾,终生产卵。一生能产卵30多枚,卵成块产出。产卵时,不立即将卵鞘产出体外,有一个明显“拖卵期”,一般为2-3天,最长6天,最短15-16小时。平均每个卵鞘孵化出若虫8-10个。 图示:土鳖虫近三年历史价格 由于2007-2008年土鳖虫价格低落,养殖户多减少了养殖数量,生产恢复需要时间,2010年土鳖虫价格再次高升至50元以上,最高价涨至65元。虽然进入2011年土鳖虫价格有所下滑,但是,依然在55元以上运行近一年。 土鳖虫持续两年多的高价,再次点燃养殖户的积极性,在养殖户大力宣传下,全国各地重新掀起养殖热潮,2012年价格便跌落下来,最低价跌至25元左右。2013-2015年土鳖虫价格在32-35元上下徘徊近三年之久,大规模养殖减少,但是,有的养殖户仍在坚持小规模养殖。2016年土鳖虫价格下滑至24-26元,2017-2018年回升至28元左右。土鳖虫经历了2016-2018年三年多的低价,养殖户收益降低,多数养殖户弃养或减少养殖规模。 2019-2020年土鳖虫价格小幅回升至40元左右,由于社会整体物价的提升,对养殖户来说,40元的价格没有多大诱惑力,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在连续近5年养殖户减少的情况下,新货明显产不足需,库存得到良好消化。进入2021年在市场实际需求拉动下,土鳖虫价格加速上扬,在不到一年内从46元涨至90元左右,选货涨至120元,高价一直持续到2022年。2023年土鳖虫从125元逐渐下滑至75元左右,2024年在75-80元上下徘徊近一年。2025年初跌至55元,目前40元左右。 按照养殖户卖价80元计算,每100平方米产600公斤干货,100平方米收入4.8万元,如此高的收入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土鳖虫在2022-2023年高价期间养殖规模扩大,导致了生产过剩。 饲养捕收:一般于10-11月,捕收产卵2年的雌虫;如冬季加温饲养,14-15个月就达到入药程度。雌虫第2年产卵量低于第1年,自然死亡率高,商品出干率约低30%。因此,采收要结合分档,首先捕收超过产卵盛期或已达到入药程度,及体弱不能越冬者;饲养虫口密度过大时,留足供繁殖的雌虫,余者大批采收;非强壮做种的雄虫在蜕完第7次皮后,如还没生翅,亦可挑出来,加工成商品。 土鳖虫是治疗妇科和伤科病的常见药。不仅用于临床配方,还是不少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统计,以土鳖虫为原料生产的“红药片”“跌打丸”等中成药达30多种。特别是近年来,又发现土鳖虫有抗肿瘤、抑制白血病、肝出血及肝障碍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白血病、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痔疮等症,市场年需求量2000吨左右。 土鳖虫刚从三年多高价跌落下来,养殖户一时半会儿不会放弃养殖。如果未来2-3年土鳖虫价格继续走低,可能打击养殖户积极性。等土鳖虫养殖户放弃或减少养殖规模,离涨价时间就不远了。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24 09:12:41

  • 木香或成药材圈“黑马”

    一、木香核心产区分布 1.(主产区)云南:鲁甸、维西、香格里拉、大理洱源等 川渝:开县、北川、雅安、巫溪、三角坝等。 2.(副产区)云南:曲靖、昭通、东川、楚雄等。 3.产区特性:云南高海拔种植区与附子等作物存在土地竞争,川渝依赖无性繁殖。 二、产量变局:2024-2025年产量断崖式下跌 全国总产量:6000吨 云南:4500吨(占比78.6%) 重庆:1000吨(占比14.3%) 四川:500吨(占比7.1%) 三、2025年产量预判: 全国总产量预计:4000吨(同比降35.7%) 1.云南(≤3000吨):面积缩减,3-5月种植期受种苗涨价、干品跌价及附子等高收益作物挤压,种植面积减20%,单产下降,滇西主产区持续3个月降雨引发根腐病、水肥流失,叠加高含水量导致折干率上升,单产再降20%。 2. 四川(500吨):产量维稳,与2024年持平。 3.重庆(≤500吨):因无性繁殖依赖留种根茎,2023-2024年高价刺激下种源被大量采挖,2025年产量骤降100%。 四、种植成本解析 1.移栽模式: 成本项 金额(元/亩) 种苗 1500 土地 900 尿素肥料 1000 人工(20工人*130元) 2600 总成本 6000 2.点籽:点籽生长周期至少2年,不计入今年成本 五、成本与产出对比 亩产:300公斤干品 干品成本:6000元 ÷ 300kg = 20元/公斤 综合成本:20元 + 1元(干品加工费)= 21元/公斤 六、市场行情:供需矛盾推升价格 据不完全统计,木香年总用量在1万吨左右(含制药厂、饮片厂、香料以及制香等),目前终端库存薄弱,需求持续回升,近两日市场日均成交近100吨,目前产地行情统货售价在22元/公斤(高于成本线);市场统货24元/公斤,木香统片28元/公斤,选片33元/公斤。 七、未来预警:三股力量重塑产业 1. 天气炸弹:云南雨季延长恐致二次减产,折干率或进一步恶化。 2. 种植崩塌:当前21元成本线挤压农户,2026年种植面积或再减30%。 3. 资本博弈:选片33元高价刺激加工端投机,加剧原料争夺。 八、总结: 1. 减产已成定局:2025年全国产量预降至4500吨,云南、重庆两大产区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打击,产能萎缩超35%。 2. 成本倒逼涨价:产地22元价位紧贴21元成本线,农户利润空间薄弱,种植意愿难提振,价格下行空间彻底封闭。 3. 8月关键窗口:暴雨灾害 + 种源枯竭 + 资本介入,木香行情已进入爆发前夜,终端补库需求放量,叠加产量断崖式下跌,行情已进入上行通道,优质加工品溢价显著。 4.产业生存悖论:种植端微利甚至亏损与加工端57%暴利并存,产业链急需改进。 注:本文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14 08:52:08

  • 水蛭下滑空间还有多大

    2022年水蛭价格高升至1950元,目前价格下滑至660元左右。水蛭价格为何大幅下滑,未来还有多大下滑空间。 中药水蛭,俗称蚂蝗,为水蛭科动物蚂蝗、柳叶蚂蝗及水蛭的干燥体,水蛭入药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传统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 水蛭是祖国医药大宝库中的一味中药,我国中医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对蚂蝗的药理特性早有记载。传统中医学上主要以水蛭虫体干燥炮制后入药。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淤通经,主治血淤经闭,症痕积聚。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北白洋淀,天津蓟县湿地,山东微山湖,安徽固镇、怀远、宿县,江苏的邳县、泗阳,河南的罗山、潢川,以及湖北、浙江的湖州地区等地。 1999年上半年以前水蛭在百元以内运行,下半年从90元涨至120元左右。2000年8月水蛭价格高升至200元左右,2001年回落至160元上下,2002年又小幅下滑至150元左右,2003年从150元涨至190元,2004年涨至270-280元,2005年从280元回落至230元左右,2006年继续下滑至200元上下,2007年基本稳定在170-180元左右,2008年回升至200-230元,2009年6月进一步上涨至280元左右,到年底最高价涨至380元。 2010年水蛭继续高歌猛进,在不到一年内从380元高升至790元。2011年春季水蛭价格小幅回落至780-750元,4月冲高至900元左右,而后价格又回落至750元上下,2012年继续下滑,5-10月跌至610-620元,年底回升至680元左右。 图示:水蛭近三年历史价格 2013年水蛭从680元涨至830元,到2014年5月突破千元大关,8月最高价涨至1150元,2015-2016年在1100-1200元上下反复涨涨落落,2017年从千元高价逐渐下滑至930元左右,2018年继续下滑,最低价跌至820元左右,2019年回升至900-1100元,2020年从1100元高升至1300元,2021年从1300元涨至1700元,2022年又从1720元涨至1950元。 从水蛭历史价格走势不难看出,近二十多年来总体趋势是上涨的,但,在涨价过程中也出现价格回落,一般经过两年多价格调整后继续发力上扬,而且,高出从前的价格。 由于每次高价都会刺激大量的水蛭资源被捕捞,导致水蛭的历史主产区资源日趋枯竭,全国各地已很难大批量进行捕捞。山东微山湖,河北白洋淀,安徽的怀远曾是历史上最大的产区,但如今可供的水蛭商品已经极少,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经营习惯逐渐形成了商品水蛭集散地。 水蛭生命力较强,在环境适应的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在我国主要产于北纬32-38°之间的湖泊、河汊中,这个范围最适合水蛭生长,如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微山湖,特别是淮河以南大江大湖流域分布很广。 在野生条件下,从孵化出的幼蛭发育至成蛭,需要4-5年的时间。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饵料丰富,温湿度条件适宜,生长发育时间可明显缩短,一般只需要2-3年。 水蛭于春、秋两季产新,事实上从春季清明前后一直持续到秋末都可随时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市场上出售的矾水货和盐水货是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规格,虽不符合药典要求,但市场上一直在进行销售,而且所占比例较大。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年代,心脑血管病正处于高发期,而我国正逐渐成为全世界此类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水蛭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尤其对高血脂、血栓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水蛭得到了更广泛开发和应用。例如:欣复康、活血通脉、步长脑心通、血栓心脉宁、通心胳、逐淤通脉、脑乐泰、清脑降压片、大黄䗪虫丸、化症回生片等,都是近年新开发出或畅销的此类中成药。总之,水蛭的用量将会快速增加,近年内水蛭资源紧缺的局面将难以得到缓解。年需求量:约800吨。 由于2021-2023年水蛭价格居高不下,不但刺激野生产量增加,而且,人工养殖规模扩大,同时,受高价刺激,国外来货增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水蛭价格跌落下来。 随着水蛭价格的走低,养殖户将逐渐减少养殖量,同时,库存也将在实际消化中下降。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8-10 09:00:39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