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小程序
河北省建投中药材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

中草药科普——半夏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4-10 00:39:33

别称:旱半夏、地文、水玉(《神农本草经》)、羊眼半夏(《新修本草》)、大叶半夏、小叶半夏。

1.集解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入药首载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半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中描述“生微丘,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华圆上。”宋代《图经本草》云“根下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增加了对地下用药部位的描述和用药标准。为了区分水半夏和掌叶半夏,称正品半夏为“旱半夏”。被称为“祁州四绝”之一的“蝉翼清夏”,薄如蝉翼,轻似雪花。

我国半夏药材的主要产地在不断的变迁,很多半夏传统产区已难以生产药材,同时新的产区不断涌现。河北非传统产区由于近10年来发展了适宜栽培的柳叶型栽培种,半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国野生半夏蕴藏量约为1340kg,其中河北易县蕴藏量为10kg。目前,半夏总体生产现状是野生资源匮乏,应对半夏野生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长期大量生产的优质半夏种质,满足市场用药需求。

市场多数半夏药材掺杂虎掌南星,国家药监局发布《半夏药材及饮片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生半夏中水脉动酸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通过鉴定特证成分“水麦冬酸”,可鉴别出掺伪比5%以上的半夏和虎掌南星。正品半夏在栽培过程中有时因受外伤形成因愈伤组织也会形成类似虎掌南星的不规则小侧芽。

野生半夏

半夏生境

半夏原植物

半夏药用部位

5生半夏

2.性味功能

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法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 辛,温。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清半夏 辛,温。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3.配伍禁忌

半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食疗参考:

1.半夏棋子粥

原料:半夏(二钱,汤洗七遍,去滑),干姜(一钱,炮裂),白面(三两),鸡子白(一枚)。

制作方法:上件药,捣罗为末,与面及鸡子白相和,溲切作棋子,熟煮,别用熟水淘过,空腹食之。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弱,痰哕呕吐,下不饮食。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