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25-04-18 19:25:23
别称:铜芸(《本经》)、茴草(《别录》)、屏风(《别录》)。
1.集解
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解其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载:“生沙苑及邯郸、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唐代李勣《新修本草》曰:“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宋代苏颂《图经本草》注云:“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上蔡。今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云:“生同州沙苑川泽,邯郸、琅邪、上蔡、陕西、山东处处皆有,今中牟田野中亦有之。”以上记述均表明防风曾产于河北一带。
图1 野生防风生境
图2 栽培防风生境
图3 防风药材
2.性味功能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3.使用注意
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痉挛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食疗参考:
1.防风粥
原料:防风10~15 g,葱白2根,粳米100 g。
制作方法:将防风、葱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功能主治: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2次。
2.防风米酒
原料: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500 g),苍耳子3升。
制作方法:将防风、苍耳子用水八升,蒸取六升,去渣,将药汁与米、曲共拌均匀,盛于瓷器中,放置温处发酵,一周后即成。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用治外感风寒。
用法用量:每次1碗,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