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小程序
河北省建投中药材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

中草药科普——地黄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4-17 19:43:47

别称:地髓(《神农本草经》),地脉(《名医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

1.集解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云:“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名医别录》亦有此记载。《本草图经》曰:“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二月、八月采根。”《本草纲目》曰:“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名医别录》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陶弘景称:咸阳即长安也。”“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南板桥者为胜。”《证类本草》认为冀州(今河北冀县)和沂州(今山东临沂县)地黄优良。《祁州乡土志》亦有记载。安国已有近百年种植历史,原为野生,后经驯化变为家种。

地黄群落

地黄生境

图3 鲜地黄

图4 生地黄

图5 熟地黄

2.性味功能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使用注意

生地黄: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慎用。

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食疗参考:

1.蜂蜜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30 g,车前草30 g,蜂蜜50 g,粳米10 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生地黄、车前草洗净,粳米洗净。生地黄、车前草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滤取药液,然后用药液与粳米煮粥,粥快要熟时加入蜂蜜,再稍煮片刻即可。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利湿清热;缓解前列腺炎。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每日1剂,连续服食1个月。

2.地杞蒸乌鸡

原料:熟地黄18 g,枸杞子15 g,乌鸡1只 (1500 g左右,公母均可),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乌鸡宰杀去毛与内脏,洗净;纳上述诸药于鸡腹中,置入盘内,加入盐调味,放上蒸笼蒸熟,佐餐食用。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补肝养血。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虚劳喘促、阳痿早泄、女子经少等。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

3.归地羊肉汤

原料:当归3 g,熟地黄15 g,干姜10 g,羊肉200 g,黄酒、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熟地黄、干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黄酒。先用武火烧沸后再改文火慢炖至软烂,起锅前十五分钟加入当归及调味品。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妇女小腹冷痛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

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